年年一些臺灣特別有產能的蔬果,因應氣候、颱風或上演著價高、搶種、過剩、價跌、棄種、價格又上去、農民繼續種⋯⋯不斷輪迴的戲碼,眼見產銷失衡造成的社會問題,《有機誌》希望透過理性的檢討,找到可以解決問題之共識和行動,來年再遇到產銷失衡問題,不致政府、農民、消費者、媒體均落入假新聞陷阱,無所適從!整體來看掌管農民生產機制的農委會,責無旁貸的需負起所有責任,從政府的功能來看:
■ 政府
1.補貼 / 耕鋤制度→ 農民過度依賴政府、無自擔盈虧風險、破壞市場正常運作
2.農業大數據之建置與應用 → 農業資訊不流通、無農業基礎資料建立概念
3.外銷管道→ 外銷訂單縮減、貿易逆差擴大
4.計畫性生產→ 申報制度、預警機制失靈
缺少長遠產銷規畫的臺灣農產品
台灣位處亞熱帶的地理環境,加以氣候、緯度等先天優勢下,所生產之農產品不僅口感佳、風味特殊,且一年四季皆可生產。然而,農業生產規劃應是依市場需求以決定產量,而非已供過於求才去尋求市場消化,致經常發生產銷失衡的惡性循環。
雖然建立系統化的產銷管道、拓展長期穩定的外銷市場,需要長時間投入經營以穩固品牌形象,才能有效收成;又或是使用於加工內銷,提高附加價值或延長保存期限,也勢必要投入相應的科學研究經費,且須有長遠的通盤規劃。
台灣更應建立自我的銷售出路,倘若僅依賴政府補助、短期促銷或是民眾愛心認購,產銷失衡仍是無可避免的噩夢。
農業資訊透明即時 大數據應用
為了因應供過於求的價格崩盤,同時必須確保農業資訊的完整流通,以提供足夠外在資訊予農民自主判斷種植量,但在數位時代,許多農業資訊是經由網路或手機簡訊傳遞,不一定能涵蓋到高齡農民,致使其無法快速獲得最新資訊。
因此,政府資訊必須更靈活流通,讓地方農會能掌握第一手訊息,進而告知無法容易取得資訊的老農民,例如農委會可彙整蕉苗供給量,以提供鄉鎮市公所或農會等,由其向農民傳遞蕉苗資訊,進而自行評估栽種風險。
發送簡訊或口頭告知之政策,應即時補正ˋ證式行文給各地主管機關及鄉鎮農會,以免造成誤差值擴大,資訊不對等之落差。 落實種植源頭控管 農友政府無可避責
以香蕉為例,每年1月至5月通常是蕉苗種植旺期,根據農糧署的統計資料,去(2017)年蕉苗供應量約619萬株,而其中超過半數約335萬株是去年3至5月間種下,至6月仍有不少蕉苗銷售量,因此收成期集中在今(2018)年4至6月。
加以雨水不豐、天氣炎熱,短時間內大量香蕉湧入市場,且不只香蕉,西瓜、荔枝、鳳梨等皆豐收,市面上的水果選擇多樣,而香蕉水分含量低,夏季食用口感欠佳,更使消費者購買意願低落。
當外銷訂單銳減,內銷又疲乏,市場需求必定無法消化超載的香蕉產量。政府對於來年的香蕉產量,理應可透過蕉苗供給數據加以預測,並對超量種植者提早預警,從源頭做好管控。
當然,在自由民主體制下,即使農委會如實預警,然無任何獎懲前提下,農民也未必聽從;或許主事者可從另一方面,要求農民申報種植面積,並落實未申報者,不予災損補償作為獎勵依據,供建立香蕉產銷預警及後續產銷輔導之依據,也避免全面性的補助措施造成農民過度依賴政府。
加強農民和外銷全球化競爭意識
曾經的「香蕉王國」榮景已逝,物美價廉、供貨穩定,且迎合日本在地口感的菲律賓香蕉,於日本香蕉市場獨占鰲頭,市占率達八成以上;相較之下,臺灣昔日榮景與逐年衰落的高反差,使檢討聲浪指向動輒丕變的「全球化競爭」。
另一個香蕉國際市場競爭後起之秀中南美洲厄瓜多香蕉,因保存得當,即使需耗時一個多月船運到日本,品質依然無可挑剔;而日本至菲律賓契作香蕉,累積多年品種改良經驗,以追求迎合日本在地口味,更能以低成本供應高甜度、有機等特色香蕉。
反觀台灣香蕉,即使佔有相鄰日本最近的地理優勢,出口日本的香蕉卻到港瑕疵率高、品質穩定度差,且比前兩者更價格昂貴。
要打造成功的香蕉產銷鏈,除了前端的風土氣候、種植技術奠定香蕉需求,更必須依靠後端的採收處理、恆溫運輸等配合,才能確保到貨後香蕉品質,並確實讓日本消費者品嘗到台灣香蕉的好滋味。
因此,除了對目標市場需求的情報蒐集、評估與分析,強化農業冷鏈體系亦是必要投資,當政府極力打通外銷管道,國內也需提供符合外銷條件的水果及生產管理體系加以支撐。產銷失衡:政府、農民需共同面對
即使先天環境優勢使台灣水果受人稱道,也不應作為台灣香蕉在通路經營、倉儲冷鏈等技術上不見改善和跟上需要更新的藉口。在全球化競爭激烈的今日,必不能再沉溺於「香蕉王國」的昔日榮景,而須重新建立台灣香蕉的優質形象,由政府與農民協力加強品質控管、洞察市場競爭,以利穩定出口。
內銷市場,更不能長期依賴社會大眾的同理心,做一時的促銷卻不見長期永續銷售的思維,想想日本的香蕉蛋糕以及韓國的香蕉牛奶,都是揚名在非香蕉產地的國家,卻能因巧思研發後,在進口後發展成知名的特別加工產品,其間是以實在的科學研究經費投資加工,並生產高品質、口感佳的香蕉加工品作為吸引買氣的長處。
解決產銷失衡無法一蹴可及,但長遠通盤產銷規劃實屬必要,況且年年上演產銷失衡戲碼,失了民心又損了政府不力,實屬可惜。
臺灣在創新研發一向不落人後,何不讓我們大家共同面對,動動腦發展自己有優勢的香蕉系列產品?徹底解決產銷失衡問題。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