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稍長,但請耐心閱讀,因為所有的共鳴來自您的認同。
我們如何看待飢餓問題?在艱困時期,我們所有人都在想方設法理解這個世界。
我們藉由凝聚信念來幫助我們解讀世界事件的無盡混亂。然而不幸的是,我們已經認識到人們對飢餓的看法,卻是終結飢餓的最大障礙。迷思一:食物太少,人太多
解答:食物約增加50%但1/3都被浪費掉
豐富而非短缺,最能描述世界的食品供應。儘管全球人口在1961年至2013年間增加一倍之多,現代世界每人生產的食物約增加50%左右,但約1/3都被浪費掉了。即使約一半的世界穀物和大豆蛋白質變為動物飼料和非食品用途,世界仍然足以為每個人提供每天近2,900卡路里的熱量。很顯然地,全球卡路里供應充足。
然而,隨著世界大部分地區食品品質下降,人類在卡路里和營養的取得差異性越來越大。聯合國估計,若以「熱量赤字」(calorie-deficiency)為標準,今日約有1/9的人餓著肚子,也就是約8億人;但若以新增加的「營養缺乏」(nutritional deprivation)方法,全球營養不良預估佔了1/4。
糧食短缺不是問題,但缺乏保護人們獲的營養食物的真民主,才是個大問題。因此,與飢餓抗戰意味著處理集中的政治和經濟權力,以創造新的公平規則。否則無論我們種植多少食物,飢餓永遠都不會消失。
迷思二:飢餓是氣候變化的必然後果
解答:改變糧食和農業系統最能因應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不是迷思,乾旱造成的作物損失和蟲害已擴大到新的領域。
「世界糧食計劃」(World Food Program)預測,到2050年營養不良的兒童人數將增加2,400萬,比氣候變化未如此劇烈時上升約1/5。對於這種現象,這些專家呼籲要進行強有力的行動。但即便如此,我們距離想避免飢餓和飢荒的夢想仍相距甚遠。
相反地,氣候變化是否為推動積極變革的機會,操之在我們。由於全球糧食系統如此低效且不公平,在地球到達極限之前,我們還有足夠增加食物的空間。
幸運的是,改變糧食和農業系統最能因應氣候變化,而它們也正是對全世界飢餓人口、環境和個人健康最有益的方法。如果重新設計,我們的食品系統具有獨特的能力,透過減少排放和在土壤中儲存更多的碳來幫助重新平衡碳循環。
氣候友好的耕作方式成本低廉,特別有利於小農和農場工人,而他們正是飢餓人口的主要成員。雖然目前仍無法避免氣候混亂,但其脆弱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人類所控制。當我們改善糧食系統嚴重的不平等和低效率時,即可確保沒人因為面臨氣候挑戰而挨餓。
迷思三:只有工業化農業和基改生物才能養活世界
解答:農業生態學等途徑能經由保護環境來消除飢餓
工業化農業依賴取得專利的種子、化學肥料和殺蟲劑,以及大型機器。「工業化農業」的產量增加不是迷思,但這種農業模式是非永續的,且已經證明無法終結飢餓。由於這種農作模式僅狹隘地關注生產,而未考慮到決定誰能獲得食物的關係網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網絡以及自然世界的關係網絡。
工業化農業模式最後的結局,也將會加速土地和其他資源的控制權集中,而這兩者正好是飢餓和巨大環境破壞的根源。這種控制土地的情況也同樣出現在美國,因為農場正受到擠壓,1950年的每10個農場到今日只有4個存活下來。儘管美國工業化農業產量巨大,但1/6的美國人處於「糧食不安全」。
在全世界,這種無永續性模式的問題開始一一浮現。例如,表層土壤侵蝕的速度比自然補充的速度快13到40倍、化肥的流失造成了4百多個水域「死亡帶」(dead zones)。工業化農業尚無法結束飢餓。但幸運的是,有證據顯示,農業生態學等途徑能經由保護環境來消除飢餓,同時提高公平性、食物品質和生產力。迷思四:有機和生態農業無法養活飢餓的世界
解答:生態農業是一種在社區內種植糧食的做法
在世界許多地方,減少或放棄生產農藥和化肥的農業行為,已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這種被稱為有機農業或農業生態學方法,不僅僅是放棄化學物質的使用。生態農業它能分散權力並創造力量,提高所有相關人員的尊嚴、知識和能力。因此,農業生態學有助於解決飢餓的根源。它建立在農民和原住民數千年來積累的傳統知識和現代科學的最新突破之上。它的做法使農民不再依賴企業供應商,從而加強權力的分散,包括對婦女的權力分散。
儘管有些研究顯示,工業化農業的產量高於這些替代做法,但許多在「南營國家」(Global South)採用生態農業的小農正在享受產量增長的甜果,其中有些甚至相當戲劇性。無論如何,這種農業模式—將生命的多個面向視為連接和相互作用的模式—具有超越生產力的多種益處。它不僅避開了工業模式對環境和健康的負面且非永續環境的影響,而且有助於因應氣候變化。與工業化模式相比,它既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又增加碳吸收。
迷思五:我們必須選擇更公平且更高的產量
解答: 正義與生產不是競爭而是互補的目標
平均而言,南營國家的小農場每英畝產量更高,他們經常透過整合各種農作物以及牲畜或魚類來有效利用土地,這些農作物一般都是農作物殘渣和可作為肥料的生產廢物。與單一作物系統相比,這種綜合系統還可以產生更多的食物。
小型農業生態農場通常更節能,使用的化石燃料也較少。相較之下,以大農場為特徵的資本密集型美國農業,必須使用7到10個化石能源單位來生產一個食品能源單位。
促進性別平等也會提高生產力。在南營國家的婦女負責種植60%到80%的食物,但她們很少擁有土地,而全球女性只能獲得大約5%的農業推廣服務。如果女性能夠像男性一樣獲得生產性資源,她們的農業產量可能會增加20%到30%,所生產的食品總量也許能餵養1.5億人。唯一能提高產量而結束飢餓的方法,就是讓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們獲得更大的發言權與更高的回報。
迷思六:自由市場可以結束飢餓
解答:「我們需要的就是自由市場」的方案
讓我們看不到如果沒有民主政府,市場是不可能良好運轉的事實。而且食物也不僅僅是一種商品。實際上,多數國家已經宣布獲得足夠的食物是一項人權;任何權利的履行在邏輯上都不能完全置於市場交換的擺佈之下。
既然食品對生活和市場商品都是必需的,那麼唯一可以實現這項權利的方式,就是政府確保每個健全的個人,都有辦法獲得足夠的健康食品。而且如果無法工作,有機會獲得有尊嚴的公眾支持。
市場只是在一種情況下為人類自由提供服務:人們擁有購買力來表達他們在市場上的價值。因此,隨著社會制定規則,確保財富廣泛且公平地流通,自由就會擴大。不幸的是,我們無法保護這個自由不受到會扼殺害公平市場自由、被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廉·道格拉斯(William Douglas)稱之為「巨大詛咒」(the curse of bigness)的干擾。
當少數公司控制龐大的市場規模時,「寡占」(oligopoly)幾乎與「壟斷」(monopoly)同樣具有破壞性。從穀物貿易到販售,我們都可以看到相同的情形。四家公司控制著世界糧食貿易的90%。這種私人壟斷力量會扼殺競爭,並使得富裕社會中仍存在飢餓的事實。最糟糕的是,集中的私人力量篡奪了公共決策權,政府政策越來越有利於精英少數派。因此,消除私人財富的政治權力並不是一個單獨的問題,它對消除飢餓至關重要。迷思七:自由貿易就是答案
解答:大型種植者、國際貿易公司、外國投資者決定貿易成局因素
從政府干預中解放出來的貿易將有助於減少飢餓的觀念,係以下列論點為基礎,即每個國家都可以從其「相對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中受益。每個國家出口自己生產的最便宜產品,並進口國內無法生產的產品。
因此,飢餓和貧窮國家可以透過增加出口最適合其地理位置的商品。然後,憑藉更多的外匯收入,他們可以進口食品和其他必需品來減少飢餓和貧困。但如果這是出口成長的結果,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出口蓬勃發展的國家,其飢餓和貧困持續甚至惡化呢?其中一個答案就是,那些從出口中獲利的人通常是大型種植者、國際貿易公司、外國投資者和其他無意運用其利潤來加惠這些飢餓人口的人。
此外,出口作物往往取代了糧食作物和小農,而他們往往是世界上的主要飢餓人口。只有當所有公民在控制其國家資源方面擁有更公平的發言權時,貿易才能使窮人受益並使他們不再挨餓。
迷思八:美國外援是解決飢餓的最佳方式
解答:美國的糧食援助為「綁標援助」無濟於變革
消除飢餓需要巨大的變革,使那些無能為力的人們,在自己的未來中獲得發言權。
但美國政府的大部分援助都投向那些經濟和政治精英會遭受這種變化威脅的國家,這也使美國外援難以真正幫助到飢餓者。美國外援成為外交政策的工具,也不足為奇了。
「請記住,外援不是慈善事業。這是美國的戰略要務。」2013年克里(Kerry)國務卿呼應他的前任國務卿指出。因此,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策制定者如何選擇界定國家利益。
在「911」事件後,「全球反恐戰爭」(Global War on Terror)已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內容,這也反映在美國集中經濟援助特定國家:接受美國超過1/3援助金額的國家前5名是阿富汗、巴基斯坦、衣索比亞、約旦和伊拉克。
您可能會認為,美國援助—糧食援助—肯定有助於消除飢餓。但該計劃自從1954年成立以來,美國的糧食援助主要是「綁標援助」(tied aid),也就是說,援助的食物必須在美國種植、加工和包裝,並由懸掛美國國旗的船隻運往海外。
因此,這種「綁標」糧食援助除了有利於美國的私人利益外,也使得糧食裝運更加昂貴且緩慢許多,根本無法因應緊急情況。相反地,歐洲和其他重要捐助國在糧食援助上早已鬆綁。
然而,我們可以透過兩種特別有效的方式來提供協助。首先,透過政府政策和跨國公司的活動來消除飢餓人士的障礙;再者,通過我們社會的民主化來消除飢餓,以獲取正面例證的力量。
迷思九:這不是我們的問題
解答:美國的不平等程度甚至比印度、賴比瑞亞和葉門更為極端
儘管「地球北營」(Global North)和地球南營國家的飢餓範圍,嚴重程度存在極大的差異,但它們之間也存在強大的相似性和相互聯繫。探索它們,我們將會看到我們和後代的幸福取決於我們對這種共同性的了解程度,以及我們是否根據這種理解做出選擇。
美國的飢餓、貧窮和極端不平等的程度,侵犯了美國人想要相信的許多東西。若以被廣泛理解為反映社會的糧食不安全,和貧困的嬰兒死亡率排名為基準,美國在全球排名第56位,僅次於塞爾維亞和立陶宛。
在美國,消費者經常被告知他們從進口商品中受益,因為「在那邊」的工資較低。「但是這種好處是不切實際的,因為美國國內因此失去了成千上萬的好工作,以及隱藏在「便宜」商品後美國工資和福利方面的縮減壓力。實際上,全球化公司要求工人與那些經由壓制工會維持低工資並且未能遵守安全和環境標準的國家的同行,進行競爭。
探究地球北營和南營多數國家的共同挑戰和需求,要衡量不僅是自己社會已經取得的成就,而且還要衡量它前進的方向。因此,我們必須問,我們是否正朝著確保每個人都可以享受人類尊嚴的基本要素前進,還是正走向形成「飢餓國家」的營養不良生活條件?迷思十:權力過於集中而無法進行真正的改變,一切都太遲了!
解答:權力遠遠超過金錢和槍支
經濟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並轉化為政治權力,這絕對不是迷思。事實上,在一些人看來,我們正在返回封建主義,只是以一種企業形式。那麼我們就要問,封建主義是如何結束的?它失去人們的信任!
我們是否能接受生活在這種全世界的人都不再相信、且使許多人感到無力的經濟和政治結構中呢?當然,轉型變革正在進行中,因為一般人重新思考自己的力量,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行為能力不是固定的。
它會隨著我們自己的創造力、洞察力、堅韌性、知識、同情心、渴望,與他人的聯繫等等的能力而增長和降低。權力遠遠超過金錢和槍枝。我們認識到,在一個相互聯繫的世界裡,人類的每一個行為都有力量。而這個認知會強化我們自己的動力。
理解這些真相,我們就會意識到根本無法知道什麼是可能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無數的經驗,即多數人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真的發生了。在這個時候,勇氣是關鍵。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意味著願意承擔風險,包括挑戰自己和其他人重新考慮那些我們視為理當然、就像我們呼吸的空氣一樣的想法。
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地尋找勇氣並吸取教訓,其中許多可能看起來無影響力,共同建立民主式的解決方案來解決不必要的痛苦,並創造支持生命的社會。
備註:
在這份背景資料中,FrancesMooreLappé和Joseph Collins將40年來的學習成果與和深入探究的新研究,編入最新的《世界飢餓:10個迷思World Hunger: 10 Myths》一書中,其內容主要探討10種這類的思維方式。對於稱它們為「迷思」,是因為它們經常把大家引向盲目的小巷,或者僅僅只是因為它們是不正確的。(紐約:Grove Press和Oakland:Food First Books,2015)用於註釋和參考。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