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工廠化養殖 導致全球健康風險

採用密集型單位的集約化農場經營模式日益增長,將可能提高抗生素的耐藥性,並導致禽流感蔓延到該地區之外。工廠化養殖的潛在威脅

亞洲食品公司為了因應不斷增長的人口數,迅速擴大了肉類產量。亞洲農業工廠使用抗生素的情況,在過去十多年內已增加一倍以上,對全球抗生素耐藥性將造成潛在的破壞性影響。

根據一份來自金融投資者的新報告,亞洲家禽的工廠化養殖也提高了禽流感擴散到該地區以外的疑慮,伴隨而來的是更多致命的威脅。

根據目前趨勢,到2030年,亞洲的家禽與養豬場對於抗生素使用量將增長超過120%。現在,全球近一半的抗生素僅在中國大陸銷售。中國大陸肉類與動物飼料生產商新希望集團(New Hope Group)以及溫氏集團,現為全球十大動物飼料生產商之一。

亞洲肉類市場看漲,首重衛生管理

近年,亞洲肉類生產商持續擴張的集約化經營模式,也導致食物鏈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其排放量可能增加3.6億噸以上,相當於一年運行100個燃煤電廠。由於中國對動物飼料的需求佔巴西大豆產量的1/3以上,間接造成當地森林過度砍伐等連鎖反應。

「亞洲工廠農業:投資風險評估報告」在中國大陸爆發肉製品醜聞的三年後被提出,其中麥當勞、肯德基等供應商被發現使用骯髒的肉類,以及超過銷售日期的產品。同時,它也在歐洲日益增加的食品醜聞中被提出,要求回收數百萬個受有害化學物質汙染的雞蛋,並擔憂英國脫歐後將對英國農產品進口造成衝擊。

可溯源追蹤改善負面影響

亞洲食品公司為了因應不斷增長的人口數以及逐漸崛起的中產階級,而迅速擴大了肉類產量,但此擴張已經對食品安全造成了損害。科勒資本公司(Coller Capital)的Jeremy Coller表示:「投資者對亞洲動物蛋白的相關行業有很大興趣。

但市場在這方面的增長是由工廠養殖業的繁榮所驅動的,更間接導致了污染排放、流行病、抗生素濫用,以及勞動力濫用等問題。如果生產者想避免食品中毒等安全疑慮,他們必須首先改善亞洲肉類與奶製品行業的衛生問題,並加以導向永續發展的管理方針。」

然而,這份報告也發現,配置現代技術可以協助減少工廠農業的負面影響。例如,透過使用條碼辨識使消費者能夠檢視雞蛋來源、減少溫室氣體以及改善家畜健康。

畢竟禽流感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威脅,中國大陸最新的疫情H7N9遠比以往的病毒更致命,在H7N9蔓延的過去四年內,死亡人數已經比在2006年引起公眾關注的H5N1病毒,還要增加了84%。在中國大陸受影響的行業包括麥當勞與沃爾瑪的供應商,而2016-17年間在韓國爆發的禽流感則導致該國有1/5的畜群被撲殺。提高投資者食品安全意識

亞洲肉類產量在集約化經營模式之下的持續增長,同時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不斷增加。該研究的作者建議投資者,應評估他們所持有的資產在食品生產鏈上的風險,因為金融公司可以說服他們所資助的公司改善其供應鏈。但他們也表示,投資者的相關意識目前仍太低,仍有待提高。過往的食品醜聞損害了麥當勞與肯德基等跨國公司的財務狀況。APG亞洲資產管理公司底下永續管理部門的經理Jaideep Panwar表示:「這是提醒投資者密切關注亞洲食品資產的長期風險。」

「現今,亞洲正處於初期監管舉措的變遷,由國際品牌引入的供應商條件以及進口限制,可能會影響亞洲生產商的生產力及其進入市場的機會。投資者將評估肉類供應鏈上的公司在面對此類風險時的應變能力。」Daobridge Capital駐香港合夥人Melissa Brown補充說:「在亞洲,很少有問題如同食品安全一樣在政治上尤其敏感。然而,很多食品行業的股票價格已被定價,因為這些風險並不受重視,因此良好的風險管理也不會在市場上得到認可。」該份報告在週一由國際投資網絡FAIRR與亞洲研究與諮詢顧問公司發布。

資料來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7/aug/14/asia-factory-farming-creating-global-health-risks-report-warns

 

分享:

您可能也會喜歡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