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山路永司、安井一臣、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對於從小成長在農村家庭的日本梯田學會副理事長安井一臣,無論梯田、水圳、溪流或是草生地,皆是他曾經的遊玩場所,梯田更是一家人的生計來源。而今,安井一臣透過攝影鏡頭紀錄他眼中的里山之美,並進一步探究水稻梯田的歷史、功能以及現況,期望能透過學術交流,借鏡日本的經驗,回應到台灣在地的水稻梯田活化復育工作。里山:大自然與農民的和諧生活場所
安井一臣愛好攝影,亦曾走遍日本、中國、印度以及東南亞各地以鏡頭捕捉梯田之美。他說,透過諸多景色秀美的照片,只是想傳達「里山」的概念,它是一處聚落,但不只是居民生活的空間,除了村莊、農田、果樹與蓄水池,更包含森林裡的花草、河流裡的水生物,這是一處十分多樣化的生態系,是祖先經過長年累月,在自然環境中創造出和諧生活場所。
雖然,里山倡議追求生態平衡,但對於偏遠淺山地區的居民,更重要的是,農業生產要足以兼顧生計。為避免農村不斷凋零、蕭條,社會氛圍開始呼籲「地方創生」概念,但要吸引年輕人回到農村,相對地,農村也必須自立,讓年輕人能發揮所長以從事想做的工作,同時要能夠賺錢養活自己,使年輕一輩的創新思維與村落傳統文化是共存共榮的,如此人才方能真正留在鄉村發展,而非僅短暫停留。
水梯田價值受肯定,加入農業文化遺產
2002年,為了永續保留傳統農業孕育出的文化地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推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截至2018年,全球有20個國家,50個地區獲得認證;在日本範圍內的11個獲選地區,即有4個地區與水稻梯田地景密切相關,分別為新潟縣佐渡市、石川縣能登地區、宮崎縣高千穂郷・椎葉山地區以及宮城縣的大崎地區。
農業文化遺產的基本認定標準,重視人類與自然的交互作用,大致包含保障糧食與生計情況、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以及保障地方與傳統知識體系,讓各地區獨特的文化經驗、共同價值觀可以傳承下去。因此,農業文化遺產的特殊之處在於,它仍配合當地人的生活作息,不斷在四季遞嬗裡耕作與收成。
位於石川縣能登地區的輪島市白米千枚田,即是在2011年被認定為農業文化遺產的梯田,起初考量到冬天時從日本海吹來的風很冷,擔憂如此嚴苛的條件,不易招攬觀光客,因此地方上的人靈機一動,在田埂間點亮了2萬餘盞LED燈,鋪滿重重梯田,落日後反而呈現出一幅夢幻動人的景象,甚至吸引到拍婚紗照的人潮。梯田百選:活化梯田藝術價值、重塑地方農村風采
由於梯田水稻是很特殊的景致,人們不斷透過農村活化的方式,加以保存梯田景觀並維持生產,但如何代代傳承下去,更是重要的課題。為了讓農業可以永續經營,農田間的維護、改良作業,以及都市居民與山間農民的交流都是很重要的。
對於水稻梯田活化的成效,除了從農業生產的角度考量國內糧食供給、活絡農村發展,也將水稻梯田視作重要的文化景觀加以立法保護。根據文化財保護法,各地指定的文化景觀是指,居住在該地區人民因生活或生產,所形成的特殊風土民情,能夠反映真實的生活樣貌。過去提到文化財,通常會想到具悠久歷史的寺廟、佛像等,但現在也將梯田納入文化財項目,目前日本被列入重要文化景觀有61個地區,其中很多都是梯田。梯田的藝術、文化價值日益受到重視,其美景具有心靈療育效果,在過去日本的浮世繪、俳句,皆會以梯田入題,以藝術欣賞的角度歌詠梯田之美。1999年,日本農林水產省推出「梯田百選」的選美活動,在全國117個城市內,評選出134個地區,並認證為最美的水稻梯田。且出於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梯田是最漂亮的,並希望被更多人看見的心理,各地區都會積極爭取入選,也使農村梯田建立自信。
除了全國百選,各地方政府也會在地區舉辦各式梯田選美比賽,期望透過梯田百選的活動,促進聚落的資源活化、農村復興,而選美標準也包含地方上特殊的工藝品或生活形式,甚至是梯田附近優美的傳統家屋,越是得到全國性認證的漂亮梯田,越能夠被完整的保存下來,甚至帶來觀光收入。 梯田作為綠色水壩,肩負環保重任
梯田除了種植稻米,在雨季來臨時,也具有蓄水防洪功能,扮演如同綠色水壩的角色,可防止地滑或土石流,或減緩其衝擊力道,以及淨化水質、補充地下水等。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調查,流經梯田的水資源,用於灌溉稻田以及自然蒸發占了約一成,約七成是往下流到梯田間供給,餘下兩成則是滲入地下水儲存。
以更具體的案例來談,安井一臣指出,日本企業SONY位於熊本的電子工廠,內部作業所需乾淨水源,但在經營十幾年之後,卻發現地下水量日益短缺,其原因是受到山坡上的梯田棄耕之影響。SONY公司只好拜託農民繼續耕作水稻梯田,農民復耕兩年後,地下水位又重新恢復,可見水稻梯田對於水源涵養的重要性,也喚起社會大眾對於水稻梯田保存復育的意識。
農業具有許多機能性的貢獻,根據2001年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農業可以產出每年約八兆兩千兩百億日元的經濟產值,而此數據並不包含防止土砂滑、蓄水防洪等功能,或是降低夏天溫度以及生物多樣性等無法詳細估計的價值;而在2016年,農林水產省將所有農產品總生產額盤點之後,統計出九兆兩千億日元的產值。文化、景觀以及乾淨空氣與水,無法輸出與輸入
在國際化的社會,自由貿易成為當前趨勢,但安井一臣也強調,當地的傳統文化、自然風景,以及環境資源,例如乾淨的空氣與水,都是無法輸出也無法輸入的。農林業具備多重功能,對環境保護皆有所貢獻,若僅依賴國外進口稻米,前述的功能皆無法發揮,更無法替代。
2015年,聯合國列出17項能讓地球永續發展的指標,包含消除貧困、飢餓、乾淨的水源、良好的就業率與經濟成長、針對氣候變遷的行動、永續海洋生態資源等。若在2030年的時候,這17個目標在所有國家都無法落實,至2050年人們在地球上的生存處境將非常困難。安井一臣表示,自己是梯田協會的成員,雖然無法實現17個目標,但可以在其中幾個項目,盡一點微薄力量,也期望可以集合大家的力量與資源,共同營造更好的地球環境。
聽完安井一臣老師的演講,也看著眼前一幅幅美景如畫四季不同風貌,臺灣在里山倡議的一環,從三生出發做足了生活、生產和生態的功課,從八煙聚落到富里豐南村,也真的不遑多讓日本專美於前!且讓我們共同來好好珍惜呵護,這祖先留下來的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