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碳中和生活計畫

德國嘻哈歌手Damion Davis的一首Alle in einem Boot (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中,道盡了氣候與環境保護是全人類不可忽視的責任。

在柏林,有這樣一群人,願意從自己的生活裡開始落實「節能減碳」。

KliB是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s für Klimafolgenforschung, PIK)的一個研究計劃,此專案由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育與核能安全部(BMU)以國家氣候行動計劃(NKI)進行資助,並由計劃負責人Jülich監督。

此研究預定進行兩年,期限截止日期為2018年12月31日。照片:KLiB

節能減碳,從生活開始

柏林碳中和生活計劃(Klimaneutral Leben in Berlin, KliB)希望與柏林的100戶家庭以及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合作,進行氣候保護活動,一年內,自願參與的家庭應減少碳足跡,並降低排放至40%;使用環保產品和替代性服務,專案人員會提供個別諮詢服務,自願的家庭和企業需持續回報二氧化碳追踪器所取得的進展。

碳中和生活意味著,不增加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若產生額外的氣體,則必須保存在其他地方;溫室氣體包括例如二氧化碳(CO2)和甲烷。

碳排放追踪器Carbon Tracker

PIK為參與者提供特別設計的手機App「追碳神器」。 在這個應用程式中,參與者輸入他們產生二氧化碳的相關行為,例如購買東西(消費)以及他們如何移動(交通工具)。追踪器將這些行為轉換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數據,真實生活即是減碳實驗室!

100個家庭從減少個人日常生活碳排放開始,隨時透過App進行檢查;這些家庭或個人將實行一整年的科學實驗,以便發現更多執行層面的困難或新的作法。

最後評估實驗細項,並驗證實驗過程中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是否能夠很容易地融入日常生活。此外,應該思考此實驗在其他城市可執行的程度。該項目為2016年德國聯邦內閣通過的「國家永續消費計劃」做出很大貢獻。 以一般家庭為代表,可以幫助消費者發現更多永續發展的生活方式。

柏林亦有公司和企業響應KliB的計劃並參與其中。他們在符合市場條件下提供環保的產品和服務,其中包括提供運輸及電力供應,如自行車出租系統。參與者可以在日常消費決策中使用氣候友好的產品和服務。

Foto: Bundesregierung

與參與家庭攜手探究減碳生活的成敗

「巴黎氣候保護協定」只有在每個人都參與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其目標,氣候保護是人類共同的任務。制訂詳細的計劃固然重要,但更需企業與個人共同參與、執行。除了記錄家庭及個人的碳足跡之外,亦將測試結果用於研究消費者和日常生活的二氧化碳排放效應,提供適當的交流平台和工具。

同時開發新的商業模式,以「永續」概念在市場中提供環保的產品和服務。 為此,KLiB從家庭開始,有不同的目標,在今日的生活和市場條件下,雖然每人平均每年製造約11噸的二氧化碳,不過,德國人的生活環境可以更加環保。根據研究和前期項目,KLiB努力確保參與的家庭,在一年內節約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保證生活品質不會降低。

KLiB想知道參與計劃的家庭如何成功減碳,哪些生活方式的改變或使用哪些策略,並對每週回報碳足跡的家庭提供建議與交流機會。

不過,也需要了解在刻意注意減碳的生活後,那裡變得困難、那些層面與環保生活方式抵觸?KLiB希望了解個人、家庭、財務、職業、組織或甚至是結構性障礙在哪裡?為此,希望參與者多多分享在執行時所遇到的困難。

基於以上,最終希望得出如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環保,這就是為什麼KLiB如此重視參與家庭的環保觀點和政策討論的原因。

為什麼是柏林?

KLiB的目標當然不僅限於柏林。如果實驗運行良好,其他地方也可以從中學習。儘管如此,在柏林開始碳中和生活的決定並非巧合,一直以來,柏林是個非常願意接受試驗與新事物的城市。在柏林開始這個計劃,對KLiB來說,是很自然的事。

柏林作為德國首都並具有國際知名度,以及聯邦政府的所在地,有特殊的道義責任。柏林希望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此政策經過德國評議會於審議PIK氣候研究的基礎上決定的。 我們的一小步,卻是減碳的一大步

Barbara Westphal是一位住在柏林的健康諮詢師。她積極的參與這項計劃,並很想知道自己的碳足跡是什麼樣子?「我對數字能說明什麼很感興趣。」她想知道,這對改善碳足跡有什麼可能性。

Westphal家具有相當的環保意識:「我們沒有車,但如果有需要的話,會利用汽車共享(Carsharing);大部分還是騎腳踏車、乘坐大眾運輸或走路。如果要購買新家電,也會確保電器是高效能,比方說A+++。」

小知識:德國對於各式電器、建築和汽車根據節能程度、能源需求等提供效能等級;等級從A+++到H。

儘管如此,Westphal仍看到家中許多減碳的機會,「在我們的房子裡有一台舊的冷凍櫃,如果事實證明它非常耗能的話,那麼這將會是換一台新冷凍櫃的好理由。」她還嘗試提高其他人的環保意識:「我們住在Baugenossenschaft(住房興建合作社),所以我會建議大家在屋頂安裝太陽能板。」她得到一個結論:「透過計劃中那些可行的建議,我們已經為將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好準備。」

Barbara Westphal認為,「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有更多的人有環保意識,那就有機會可以「反轉」現在岌岌可危的環境。不過,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這麼多人投入到環保生活當中。

她的想法是:「如果有更多家庭願意小小的減少碳排放,那麼一定可以積少成多;同理,那些碳排放大國,若可以做更多,一樣可以積沙成塔。最重要的是,在每一個家庭裡都可以看到減碳的可能。」

除了具體的減排措施外,KliB還致力於發現並排除阻礙環保生活的障礙。Barbara Westphal說:「很多人可能會說:這些都是騙人的啦!真正能減少的碳排放就像沙漠裡的一粒沙吧! 然後拒絕參加這個計劃。」

她覺得每個人的力量雖小「如果這樣做,整個世界會變得更好,那我寧可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改變。」

Barbara Westphal期望所有參與者能堅持一年,而且她每週都會提供計劃人員自己的碳足跡。「希望最終有一個可信、有效的結果。」參與者應該了解自己的碳足跡,並盡可能找到減碳的方法。(圖flickr)

每一分貢獻,縱使渺小,卻很重大

老子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KLiB推行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若這樣的模式在一小群人身上獲得成功,那麼或許可以運用到更多人的日常中;此計劃與2015年巴黎氣候高峰會所設置「氣候暖化不得超過攝氏2度」的目標相輔相成。

這也意味著德國人的碳平均排放量,必須從目前的每年11噸減少到2050年的1噸左右。

因此,KLiB為「日常生活中的氣候英雌與英雄」提供了一個平台,將這些環保、有機概念融入當今的日常生活中。雖然這樣的方式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不過也期盼民眾們能從中摸索並思考,自己現在的生活習慣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不過,如此友善的想法並不能保證一定的成功;畢竟,PIK研究人員不是穿著白色實驗衣的「科學狂人」,而參與家庭也不是「實驗室老鼠」,生活裡也處處有各種可能的變項;大家都是平等的,在這樣的計劃中有一個共同的學習過程,並期待所有人都能更聰明的、更環保的享受生活。

 

資料來源:

https://www.bundesregierung.de/Content/DE/Artikel/2017/11/2017-11-16-klimaneutral-leben-in-berlin.html

https://klimaneutral.berlin/

https://www.klimaschutz.de/projekte/klib-klimaneutral-leben-berlin

分享: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