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ody has to be alone(上)

拜訪赫爾辛基Kampens service centrum

全世界都在慢慢變老………,未來「老年長照」會是個人人都會面臨的問題,在人口老化又少子化的現代,我們是否該盡快的未雨綢謀,不僅解決銀髮族在托老問題上,更面對老少和諧共處教育問題著墨,讓全世界都勇於面對和坦然相處。本次專題是以歐洲各國在長照和銀髮族的與社會福利政策相呼應之實際探訪報導。

問路。找路。迷路。

從西歐一路北行,經過丹麥的海岸、瑞典的針葉林,火車夜巴郵輪跨海大橋還有步行,終於,我們抵達最後一站芬蘭。在古樸的赫爾辛基中央車站鎖好行李,一手拿著旅遊書,一手拿著謄滿各國樂齡小撇步的筆記本,猶豫著到底該要去瘋狂血拼celebrate玩耍,還是要像童子軍一樣,踏實拿著地圖指北針、按圖索驥探險找銀髮族熱點呢?

探訪實驗大公開

不管了,先去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吧!藏滿懶人包大集合的標誌「i」總是一天最安心的開始。穿越大半個廣場才發現方向走反了,回到東南西北看起來一個樣的車站裏頭,才發現 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在車站設的臨時據點。「我朋友到台灣交換學生一年,幾天前才剛回來耶!」在臨時「i」打工的大學生說,等我自我介紹認親完,她搬了救兵來回答我的問題。

雖然google無國界,但根據我們多次實驗發現,有當地人幫忙google才能找到最local、最道地的資料。「能不能再給我兩個地址呢?」一面感激的道謝,一面乘勝追擊,因為實驗二,我們發現至少要有三個地址才有成功採訪的機會。

每個都像Kampens service centrum的大樓

「往這個門直走,等等十字路口看到黃色建築物在右邊,往對面施工工地中間巷子走過去就到了。」哇,第一次聽到這麼詳細的指引,讓我們興奮不已士氣大振,但就在我們餓得忍不住到轉角買了kebab後,瞬間就忘記「往這個門直走」是哪個門了?旅程中又愛又恨的就是找路了,特別是我們這種非典型觀光客,不是觀光城堡、皇宮、大教堂,地址不會出現在街口的旅遊地圖或十字路標,有可能連locals也不知道的地址,我們的挑戰就是要在一棟棟不知道長什麼樣的建築物前,篤定地停下來,昂首踏入。

Kampens Service Centrum

緊張的時刻又到了,一天的高潮就在我們如何又誠心又好學又無辜的說服reception的先生女士,我們遠道來而的目地與任務,傳達的成功與否,下一秒血淋淋的到來,看看是會被一張flyer打發走,還是reception person很高興能有人跟他說說話,親自披掛上陣開始導覽,或者甚至接待人熱情洋溢的幫我們接洽到更專業的經理,志工,總監?

給「沒有工作的人」免費活動的地方

「hi~~we are medical student from Taiwan……」blablabla沒有真正寫下來的開場白其實早已背起來了,「這樣啊,我們這裡是免費給赫爾辛基市民來的服務中心,有各種課程活動……」reception person很nice的耐心說明,問題越來越細,「……wait a moment。」

他轉身跑出去拉了個西裝筆挺的人過來。「……no problem, I will be back in a second after my afternoon tea」,西裝先生微笑說完坐回銀髮圈裡吃蛋糕喝咖啡。「That young boy have a birthday today!」抹一抹嘴巴,西裝先生吃完了,跟銀髮朋友揮別前,指著一個銀髮爺爺大笑說。

從1989年開始的Kampens service centrum是一個免費給任何「沒有工作」的赫爾辛基市民活動的場所。不像是其他機構專為銀髮族服務,芬蘭這間服務中心以「沒有工作者」為目標客群,涵括了「銀髮族」、「失業者」與「身心障礙者」。

這樣的分類頗為新奇,也呼應了我們一路上的體會,年齡的分野太過單一粗略,有人高齡但仍健壯工作個不停,有人還沒白髮就退休沒事幹,有人因為健康不佳生物年齡急遽老化,各式各樣狀況難以分類,若以「是否工作」而非「是否超過某一年齡」為劃分,似乎更能貼近市民需求。

運作人力

10人委員會+志工200人+員工20人

地上四層地下兩層的Kampens service centrum看起來就像是一所學校,有10幾間功能各異的教室,電腦間、烘焙室、縫紉教室、美術教室、木工教室、手拉胚教室、體育館、健身房、會議室、洗衣間烘衣間、簡單的保健室等。

一樓跟B1的兩間餐廳隨時都有人,一家私人、一家政府營運,但收費都不高,一餐自助式約7歐元。場地硬體完善,但要讓市民願意來、很愛來、天天來,更重要的是軟體就是人與人的互動凝聚感。我們驚訝於這裡川流的人潮,自動門開開關關,佈告欄前面的人一個走一個又來,一隻隻手探問著櫃檯好多不同種flyer,銀髮族在樓梯間緩慢上上下下,餐廳座無虛席。

「冬天時人更多呢!每天大概有900–1,000人會進出Kampens service centrum喔!」只開周一到五的服務中心,冬天開館時間8:00am-8:30pm,夏天8:00am-4:00pm,因為夏天大家都放假出去玩,冬天開館時間長,課程也較多元,大約每次都有20–30個課程活動在進行。

維持充足的營運能量,其實真正只有20個拿薪水的員工,包含總經理,秘書、餐廳員工、某些課程老師、行政人員等。由全體參與者自己選出來的10人委員會,代表參與者心聲定期與員工、服務中心經理開會討論活動內容、未來發展方向、各種意見。由因緣際會來自各方的200位志工,或者因為曾在IBM工作,退休後來這裡當電腦老師教iphone、ipad使用方法,或者對瑜珈有興趣自願開課教瑜珈,或熱愛攝影創攝影社,讓服務中心的活動多采多姿。

運作經費

一半政府補助+一半locker與cafe收入

給人感覺有點像是救國團、社區大學或里民活動中心的Kampens service centrum,與上述台灣單位最大不同,就是Kampens的一般課程完全免費。隸屬「赫爾辛基市」與「社會福利部」,Kampens一半的營運費用來自政府直接補助,另一半則是由大廳locker(寄物處)與cafe(只提供簡單咖啡蛋糕)收入支撐,而這兩者是由參與者跟志工自己看管、運作。完全免費消除任何參與門檻,但透過參與者自行輪班、賺取部分運作費用是一種讓Kampens循環自轉的機制。

「也因為我們從locker跟cafe自己賺的這些錢,讓我們能在多半很多慶典活動,比如father’s day、independence day,you know,這些活動要買些吃吃喝喝的很花錢。」這讓我想起了荷蘭Deventer的Humanaties,自己的電動腳踏車自己賺,那這裡就是自己的慶典自己掙囉!

「這裏的宗旨就一句話:Nobody has to be alone.」西裝先生得意的幫我們quote出一句佳言。由志工與參與者一起組成各種社團,朗誦詩、看電影、聽歌劇等,「People can inspire each other!」Kampens把人聚在一起,創造讓事情可以發生的時空。脫離了學校、公司、甚至家庭核心,除了懷舊同學會,能見到同年齡這麼多人的機會好像真的越來越難了。

現在每天被各種社團活動轟炸,難以想像當一切消失的清幽,或者落寞?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鳴一起感動一起組club,其實人類有club的需求,應該無關乎年紀與職業。

作者簡介:

Alfa Lee李欣澄,目前是政大應屆畢業生、2017年芬蘭交換學生、喜歡攝影和文字。她有個知名的老爸也是荒野協會創辦人李偉文。雖然年輕卻對日後肯定是個大議題的銀髮族問題非常關心。

源起於讀醫學的妹妹Beta在2016年開始對老化議題有興趣,並於2016參與世界公民島的旅行企劃,得到贊助,到歐洲40天針對這個議題進行採訪、探索。2017年6月Alfa則到芬蘭進行交換學生一年,持續對這個主題關心。

 

 

分享:

您可能也會喜歡

Posted by 編輯部Tom | 2023-07-11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