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展國產雜糧產業及推廣水旱輪作模式,台灣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苗栗縣政府及大湖地區農會,輔導農友於草莓採收後轉作水田薏苡,期能透過建立良好水旱輪作生產模式新典範,農友反應成效佳,不僅病蟲害發生降低且植株補植量亦大幅減少,除落實政府十年農藥減半政策,再搭配合理化施肥及安全用藥管理,健康的草莓園可提早開花結果,搶鮮採收上市,賣得好價格,故第2年度持續輔導農友轉作水田薏苡,以增加農友對水旱輪作模式更具信心。病蟲害顯著減少 穩定草莓農友收益
台灣農糧署北區分署表示,全國草莓栽培面積約500公頃,其中苗栗縣約占450公頃,又以大湖栽培375公頃居全國之冠,占全國總生產面積75%,享有草莓王國美名。鑑於草莓農採收後均種植食用玉米、胡瓜、小果番茄等旱作作物,因兩個期作都是旱作,使鄉內草莓易發生萎凋病、炭疽病等病蟲害,影響農友收成,農糧署北區分署去年首次在大湖鄉內示範栽種3公頃薏苡,於採收後接續栽種草莓,農友皆表示對病蟲害發生有顯著效果,水旱田輪作使得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生變化,增加土壤中的有效物質,一般而言每年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為其產季,由於田區變健康農友種植的草莓提早開花結果,使採果遊客可提早享受充滿幸福滋味的草苺。
9月份薏苡採收後再種植草莓,產量及品質預期將大幅提昇,穩定增加草莓農友收益,未來將擴大推廣轉作,並導入農產品溯源系統,輔導加入有機、友善及產銷履歷認證,讓產銷資訊透明化,亦請國人支持台灣在地農業,支持台灣在地農民。
資料來源:農糧署北區分署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