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爸爸:且讓我們與自然共生

藉參加“第五屆東亞地球市民村”活動的契機,我在岑卜村小住了一段時間,並認識了來自臺灣的青蛙爸爸——園林環境規劃專家薛璋先生。

東亞地球市民村熱鬧開鑼

“東民村”最初的發起人是日本作家、翻譯家、環境運動家-星川淳先生。他曾任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日本分部的負責人,後來創辦了一般社團Act Beyond Trust組織。《半農半X的生活》作者鹽見直紀就是受到星川淳的著作啟發,才開始他的半農半X探索的。

2018年5月19-21日,第五屆東亞地球市民村(簡稱“東民村”)活動在岑卜村舉行,活動由中日公益夥伴秘書長朱惠雯統籌、中日韓三國的志願者執行。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屆(官方宣傳為第零屆)東民村活動就是在岑卜村舉辦的。「地球市民村」的名字強調:這是一個沒有國界的聚會,每年在東亞各國輪流舉辦,是一個為社會上具有較高改變意識的人群,提供交流互動的平台。圖說:小葑漾

青蛙爸媽的凝聚力

岑卜村是上海唯一一處能觀察到兩種螢火蟲的地方,也是一座國家級的生態村。村內有一小湖——小葑漾,屬於澱山湖水系,串聯起了北邊的澱山湖和南邊的金澤水庫。澱山湖是上海的母親河和飲用水源地、黃浦江的發源地,遠離工業污染,四周茂密的涵養林暢快地呼吸著,湖面上漂著水葫蘆、水鱉等植物,滋潤著每一位生活在這裡的鄉客。

青蛙爸爸來自臺灣,是岑卜村的新村民,也是保育當地生態環境的能人。2012年前後,年近70的他帶著青蛙媽媽從上海虹橋搬到了岑卜村,在這江南水鄉縱橫交錯的河道間,改建了一所民居。

青蛙媽媽輕言細語地對青蛙爸爸說:我們從今天開始做個大地的志工,就這樣在村裡過過小日子吧!這是他們安居於此的初衷。流水落花、春去秋來,每當月色朦朧,青蛙爸爸不免與唐人的思緒遙相呼應。

圖說:青蛙媽媽和青蛙爸爸的畫像

淀山湖,原名薛淀湖,是上海最大的淡水湖,面積62平方公里,是太湖水系眾多湖泊中的一個。澱山湖是國家水利風景區,滬上新八景之一。位於上海市青浦區和江蘇省崑山市的交界處,是吳淞江(蘇州河)和黃浦江的水源地之一,一部分湖水經漕港向東後向北匯入吳淞江,有些湖水通過攔路港向東南方向匯入黃浦江。湖周圍有周莊朱家角東方綠舟紅樓夢大觀園等景點。周圍的行政區域包括朱家角西岑金澤商榻錦溪澱山湖鎮

圖說:青蛙小站

但凡從青蛙小院經過的人,總被矮矮的院牆、農田式的花園、生機盎然的植被和錯落有致的風光吸引,忍不住踏進院子一探究竟。每個來訪青蛙小院兒的客人,都有機會從青蛙媽媽手裡獲贈一個青蛙形狀的卡通標貼,遇熱後可黏貼在服飾上。

活動結束、大隊人馬散去,趕緊和大福一道,找青蛙爸爸閒聊去。大福是本次活動的日語翻譯志工,他參加的幾場活動都是在青蛙爸爸家的茶室舉辦的。茶室由柴房改建,小小的瓦房,斑駁的石牆,還有擺放整齊的坐墊和精緻的茶具。每每活動開始前,青蛙爸爸總會端來沏好的良茶,供一群探討環保和自然主題的人士消遣。圖說:小院兒裡的青蛙雕塑

前往青蛙小院的路上,我問大福:「你對這個村子有什麼感受?」「我沒有什麼感受喲!」他答。是啊!這次活動忙裡忙外、來去匆匆,我們還來不及探尋水鄉的美麗,就要離開了。我看見村民在馬路兩側的土塊裡種上了絲瓜等作物,便對大福說:你看,他們好會利用空間喲!這麼小的地方,還種東西耶!圖說:左邊的房子是改建的茶室

小院生機自在盎然

在院裡拍照的我倆,正好撞見下樓泡咖啡的青蛙爸爸,他便帶我們逛了小院。正門前一右一左兩個陶缸內的洋蔥發芽了。一邊被青蛙爸爸使勁灌廚餘,洋蔥莖足足有七八公分粗;另一邊的沒有堆太多廚餘,長勢正常。

“自然的東西腐爛後,釋放了它的能量,供應給其他生命。”青蛙爸爸是這樣看待“有機肥”的。

小院雖亂,卻亂中有序的活潑生動,這就是生命。“它們會尋找它們的生存方式,這些樹都是自己長出來的!”他指著那些從縫隙裡鑽出來的綠色植物說。圖說:兩邊的洋蔥粗細不同

自然共生的簡單道理

雖然青蛙小站的生物長得開開心心的,可是,青蛙爸爸還是要與村民做小小的抗爭:「他們很容易就把我的東西砍掉了。」他指的是草。公共區域沒有像青蛙爸爸那樣的綠化,村民認為草就應該除掉。「我這些植物都是自然生長的,小鳥含著種子飛來,落在了這兒。」

青蛙爸爸惋惜道,我經常跟阿婆講,我種的東西你不要管。我留了一顆捲心菜,放在那兒給蟲吃,有些東西本地人就想不通,他們覺得那個弄得太髒了。我說,你們每天都在土裡來來回回的,為什麼覺得髒呢?圖說:大福在看給蟲蟲吃的捲心菜

美麗鄉建喚起共識共榮

院牆砌得越來越高,甚至到了兩三米,風被擋在了外面,房舍失去了控溫的作用;家門口的大樹砍了,瓜棚菜地也沒了。從此以後,美麗家園綠化庭院的傳統理念消失殆盡。

家家戶戶朝南一整片水泥硬化的前院,夏日經過一整天的太陽輻射讓室內溫度一整夜也涼不下來,冬日無遮無攔迎來多些寒意;更嚴重的是農村永遠失去了‘東籬下’那種人文居家庭院的生活逸趣。青蛙爸爸在他的博客裡寫道。

新農村裡人們對環境的關懷、愛護、共生共榮都遺失掉了。如今,大樹被砍掉,野草被拔掉,光禿禿的空壩阻隔了土地與日照的會面。以前的人家生了小孩,就在田邊種一棵樹,這叫子孫樹。20年後起碼可以用來做房樑。青蛙爸爸說。

鄉間的思維不是那麼簡單的!每一個景觀,每一個植物,都有其背後的人文內涵。青浦區的副書記趙明曾講過:一個鄉村如果沒有大樹,就沒有文化。大樹是生命力的象徵,有樹的地方就有人氣。圖說:青蛙爸爸

螢火蟲晚上為什麼發亮?因為它要談戀愛。為了保護螢火蟲,村上只在拐角等比較重要的位置安裝了感應燈,夜裡,仍是烏漆墨黑的一片。

岑卜村是不一樣的美麗鄉村,因為這裡有不一樣的人。正是有了青蛙爸爸、康洪莉等新村民的爭取,岑卜村保留了原始的、生活的、自然的風貌,也給了老村民螢火蟲一個交代。

文/圖:草西

青蛙農夫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1312244777#type=-1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

加入好友

分享:

您可能也會喜歡

Posted by 編輯部Tom | 2023-07-11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