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在市集建立產銷互信

代表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的常天樂表示,對於為何創辦農夫市集,背後有幾點考量,其一是關於農業環境問題的反省,期望藉由推廣有機理念尋求解方;其二是農業的未來發展需依靠農民,但中國農民卻面臨老年化、收入低微等困境,目前中國農民的年收入,並無法吸引年輕人回鄉務農。

建立良善循環的食物體系

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然而幾乎是由大型通路、廠商所掌控,使小農難以參與其中,因此她在2010年發起農夫市集,希望開創小農可以參與的有機銷售平台,不僅服務中小型的農業生產者,也服務在地消費者。

對於前者,他們鼓勵重視食物里程、環保包裝,避免環境汙染,並還給農夫訂價權,讓農業營利足以支持自己的生產與生活;對於後者,除了宣導食品安全理念,也反思生活型態是否環保,進而重建社會信任,透過市集探索人與人之間應該是何關係,最終建立永續的食物體系與社區。

常天樂指出,這裡擺攤農民多是沒有經過有機認證,但以參與式保障體系(PGS)來確保農產品符合有機要求。透過農友、消費者,甚至政府部門、媒體以及NGO組織等,眾多利益相關方的參與,讓任何對該議題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參與到認證過程,由眾人共同制定標準。尤其去農場拜訪時,會特別要求其它農友也參與,主要好處是農友比較專業,能檢視彼此的有機農業是否符合規範;再者也促進彼此學習交流,共同提高農業技術,也透過這形式,讓消費者走入有機農田實際瞭解,獲得消費者對農民的信任。讓農夫市集更有趣

自2010到2018年,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已經走過8年,現在大概每周會舉辦3到5場市集活動,最初單場市集能來5、6千人,逐漸演變為常態化市集後,其頻率從1、2個月辦一次,至現在一周能辦理3到4場,也使參與人數逐漸下降,單場市集的人流大概1千左右,最少可能才幾百人。常天樂認為,最重要是能夠滿足農友的銷售需求,至於人數多寡反而是其次。常天樂指出,這8年來,做了很多事情來讓市集「有趣」。包含餐桌上的植物學、環保手工活動、零廢棄的野餐、在市集用餐、廢棄物改造以及針對年輕人舉辦的二手衣服交流。曾經也開設餐廳,雖然收掉,但保留了訂餐活動,以農友食材送外賣給會議供餐,由於每樣食材都可追溯出處,又叫做吃一桌有名有姓的飯。

自團隊開設店鋪後,將其定位成永續生活社區中心,之後也成立網路商店,至2016年設立集室堂。常天樂指出,團隊做生意的原則是,第一不跟農民搶生意,只做農民做不了的事情,因此網路商店只販售乾貨,在於農民都有提供新鮮蔬菜的宅配服務;第二不壓低農民的價格,由農民決定收購價,店鋪對會員的售價與農民在市集販售的相同。

建立小農產品的全國通路

去年年底,團隊成立參與式保障體系的學習網絡,因為大家幾乎都沒有認證,而每個市集執行參與式保障體系的認證能力各不相同,若是可以建立全國性的小農認證體系,便意味著小農只要在南寧市集通過認證,北京市集即可以很放心地販售,也期望藉由這樣的平臺營運模式,打開小農產品的全國通路。這是團隊目前正在嘗試建立的模式,但在國內迄今仍是非常小眾的平臺。常天樂也提出反思,雖然農夫市集強調生態、小農以及合作的精神,但是內核精神應該如何體現在大家能看到的層面?

當我們積極在推廣食農教育時,其實消費者不一定有時間聽背後複雜的理念。都市的生活步調相當匆促,而消費者能夠接觸農夫市集與小農的時間,是鑲嵌在這忙碌的時間裡相互競爭,因此市集對經營能力亦相當要求,除了人情味、品質,以及安全生態、環境友好外,必須真正滿足「好吃」。

與小農合作為市集發展利器

最後,常天樂提出幾點對市集的思索,其一,機構的發展方式應該是有機的,如同有機農業的核心是善用本地資源,並使其成為循環;而機構的營運亦是如此,應專注自己原有的資源。最初開辦農夫市集時,不少人表示可以投資,但外來資金就相當於投放農藥化肥,可能會在短期內迅速攀升,但長期卻會抑制成長,不如靠自己,從志願者開始,逐漸聚集一群有相同理念的同事,農友也願意付出,由大家整合社會資源,雖然發展較慢,但一定要穩妥、踏實。

其二,面對主流通路發展新零售,打造便利的線上線下購物模式,以快速的物流配送有機農產品,農夫市集應該如何與他們競爭?無論是食品安全保障、有機品質等,大通路都可以做的比我們更好,唯一做不到的是跟小農合作,在於成本太高。

因此農夫市集、有機店舖等通路,應該專注發展與小農合作,這才是顯示市集價值的地方。

面對大通路銷售無所不包的壓力,農夫市集必須找出自己的定位,小農的優勢在於互動形式更彈性化,也更加密切,而主流通路並無法做到與每一位消費者展開對話,或是仔細聆聽消費者的反饋意見,這便是小農的優勢所在。與小農合作作為重心,可以關注在如何滿足消費者的特殊需求,藉此與主流通路區分開來,建立自身的獨特性。

資料來源:第10屆全國農學市集研討會   圖片提供/北京市集

加入好友
歡迎加入有機誌Line@生活圈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今天給行動幫助我們持續的工作!
“有機誌”有越來越多人認識我們、了解我們、甚至是愛上我們!正因如此,未來,有更多的想望,期許能夠更完整、更忠實地將這一篇篇、在有機世界裡各自努力的故事,傳達出去。希望有一天,美麗的花朵之後,就是甜美果實的收成。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請購買有機誌網站(樂活市購物)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分享: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