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耕耘機,機器人與其他高科技工具也投入農業生產。照片©
機器人、感測器與人工智慧
現今,農業也進入工業4.0時代。機器人、感測科技以及人工智慧先後進入德國農場,不僅協助農場經營者,精確地掌握工作流程,更能節約資源,省去不必要開銷,使有機農業與傳統農業同樣有趣且蓬勃發展。
物聯網應用於農業生產,使有機產業更蓬勃發展。有越來越多應用項目有待開發,例如未來機器人將可協助農場採收蔬果;但此技術目前尚未成熟,因為人工方式可以依據水果的色澤、軟硬度來判斷是否成熟,但,目前機器是無法達到和取代人工經驗。此外,為了讓機器能精準正確辨別並採收隱藏在葉子間的綠黃瓜,還需要紅外線探測器的協助。
高科技與有機農業
到目前為止,沒有理由反對高科技與有機農業相結合,農民們也不必冒著失去有機驗證的風險,只需要透過感測器、網際網路以及AI機器人即可提升農務效率。一位高科技物聯網發言人對此說明,即使是Demeter公司也沒有制定任何指導方針,以規定技術必須達到何種要求,才能保持密封狀態,即使是擠牛奶機器人,也能生產出具品質的Demeter牛奶。
在聯合收割機起飛之前,裝有紅外線攝影機的無人機會先飛過田野。照片©Pixabay / LaurentSchmid
以無人機追蹤小鹿
近年來,無人機逐漸被運用於農業生產,例如在聯合收割機經過田地前,使用紅外線攝影機追蹤小鹿或其他動物。再者,人工智慧可依據無人機的空拍照,探測營養物質是否缺失或疾病正在發展蔓延的地方。此外,該技術還可以進行精確的投放作業,例如將寄生性蜂類如姬蜂,噴灑到玉米螟幼蟲身上,達到以蟲制蟲的生物防治技術。至目前為止,原本是一項耗時工作,但根據瑞士農民聯盟的說法,採用無人機後,現在每公頃土地只需要5分鐘的投放時間即可。無線感測器會告訴農夫:奶牛何時可以懷孕。照片©Pixabay / Alexas_Fotos
感測器可提供來自牛胃的數據
假設農民將得知動物何時可以懷孕、接著母牛可以受精,並在小牛出生後產奶。相較於傳統方法總是有一定錯誤率,且在受精一個週期之後,農民需要投入金錢準備,然而透過無線感測器的數據觀察,農民可以有更精確的判斷。目前,這項技術還有更多發展空間,作為研發這項技術的初創企業Dropnostix總經理,Lars Abraham說明:「若動物生病了,溫度與加速度感測器會提前報告,使獸醫能及時介入診斷治療。」葉片細胞內部壓力的數據資料,將用以確定植物對水分的需求。照片© Pixabay / vpzotova
人工智慧控制灌溉
感測器,例如對Dropnostix的應用,為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可能性。例如,西班牙的橄欖農場主人會以感測器測量樹葉細胞內部的壓力,可提供每一株植物所需水量的資料。再結合天氣預報,以人工智慧精確控制灌溉,有助於節約用水。位於Bosch的智慧農業專家Emma Nogueira稱其為「樹聯網」,而非「物聯網」。Photo © Pixabay/mininini
名為Slugbot的機器人可收集蝸牛,並用以製造沼氣轉化為自身電能。照片©Pixabay / mininini
機器人清除雜草並收集蝸牛
人工智慧也被用於對抗雜草。例如,位於Bosch的奧斯納布呂克應用科學大學,與亞馬遜農業機械製造商合作生產的Bonirob,它內建一台具有i7處理器的工業個人電腦。此四輪機器人以步行速度穿過田野,若機器人在田間發現雜草,即以金屬螺栓將其埋入地面,使雜草不需依靠除草劑便可消除,為農作物提供了生長優勢。
而來自西英格蘭大學實驗室的機器人Slugbot,正在追求一種生態概念。它可收集蝸牛,並將其帶到一處轉換器,在此,動物會產生沼氣,透過燃料電池為Slugbot提供能量。
文/Jochen Bettzieche 編譯/編輯部
本文由發表,來源附上原文連結。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今天給行動幫助我們持續的工作……
“有機誌”有越來越多人認識我們、了解我們、甚至是愛上我們!正因如此,未來,有更多的想望,期許能夠更完整、更忠實地將這一篇篇、在有機世界裡各自努力的故事,傳達出去。希望有一天,美麗的花朵之後,就是甜美果實的收成。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請購買有機誌網站(樂活市購物)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您也可以通過在Facebook上 關注我們並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lohascity)來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