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科技幫助農民實現人生的夢想

家庭農民轉為幫助農民的政府專家萊比拉科在邦板牙省(Pampanga)進行的無人機培訓和測繪計劃工作現場,該省被稱為菲律賓的「糧倉」之一。©FAO / Veejay Villafranca

洛厄爾·萊比拉科(Lowell Rebillaco)在菲律賓的一個家庭農場長大。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夢想著能幫助家人和同是農民的鄰居。」萊比拉科說。「我希望提高他們的農業生產力和收入,簡化接觸如健康、教育、市場等基本需求的管道外,還可以擁有一點閒暇時間。」

作為「農業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的一名員工,他使用無人機等創新工具,貢獻數據管理和計劃評估方面的技術專長,幫助其他農民改善工作,其中包括提供農民更好的種植技術、擬定植被、作物健康的報告,並在發生自然災害時,評估洪水、地震、火山爆發和害蟲對作物和牲畜的破壞。

 

萊比拉科還參與一項「糧農組織」農業部聯合計劃,該計劃使用最先進的無人機技術擬定作物規模和健康的報告,加快確定農場作物面臨自然災害的受損程度。使用無人機的資料編制植被範圍和健康報告,以及掌握自然災害發生時的損害程度。©FAO / Veejay Villafranca。右圖:萊比拉科(右)和FAO緊急協調員阿貝特·阿杜納(Abet Aduna)討論最近季風降雨造成的洪水破壞數據。©FAO / Veejay Villafranca

「菲律賓每年有近20個颱風,農民因此遭受了災難性的損失。這個無人機計劃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因為它縮短了確認總損害所花費的時間。」

定翼無人機(Fixed-wing drone)可以在短短30分鐘內偵查200公頃,但一個人每天僅能調查約七公頃的面積。無人機取得的圖像可用於解決各式各樣的情況,包括洪水和蟲害。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透過安排適當的採收時間來減輕這些威脅的影響。另外,無人機匯集的訊息還可用來設計灌溉渠道。「現在我在農業部,有機會幫助農民。」農業學家萊比拉科說。©FAO / Veejay Villafranca

儘管萊比拉科現在能夠利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其他農民,並提高自己的農業技能,但仍表示當地農民的自身知識和經驗都能支持政府的工作。

「我們多數農民的平均年齡57歲,平均務農時間約30年。我們從他們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因為他們比我們更有經驗。」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延續農業傳統。

經由與政府合作分享技術和知識,FAO賦予農民採取行動的能力,成為實現「零飢餓」(Zero Hunger)的全球目標一員。

編譯/方秀芬

本文由聯合國糧食組織(FAO)發表,來源附上原文連結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今天給行動幫助我們持續的工作…….
“有機誌”有越來越多人認識我們、了解我們、甚至是愛上我們!正因如此,未來,有更多的想望,期許能夠更完整、更忠實地將這一篇篇、在有機世界裡各自努力的故事,傳達出去。希望有一天,美麗的花朵之後,就是甜美果實的收成。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請購買有機誌網站(樂活市購物)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您也可以通過在Facebook上  關注我們並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lohascity)來表示支持。

加入好友
歡迎加入有機誌Line@生活圈

分享: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