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國人飲食不均衡 國健署提3原則健康又減碳

為響應世界地球日這個重要環保節日,國民健康署邀請大家透過每日飲食來節能減碳愛護地球,民眾只要依照「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圖像和口訣,就能輕鬆達到健康飲食6大類食物的比例和份量,適量採買、食用不浪費,並透過選擇多樣化的原態食物,挑選當季在地食材,減少購買加工食品,一起建立健康飲食型態,共同減少購買、食用、廢棄過程中的碳排放量,共同對居住環境更友善,愛護地球也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Image parFree-Photos de Pixabay

依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9成9的國人乳品攝取不足,逾9成堅果攝取不足,近9成蔬果攝取不足,顯示國人飲食攝取不均衡。國民健康署提供3原則「均衡適量不浪費當季在地品質好多樣原態少加工」,邀請民眾一起落實均衡飲食、減少碳排放量,共同守護地球。

  • 均衡適量不浪費:

建議民眾依照「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圖像,以及「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口訣,均衡且適量攝取6大類食物,維持理想體重。建議依照所需份量適量烹煮,並透過烹煮技巧,例如透過刀工將食材切小塊,以縮短烹調時間,或利用悶燒鍋等器具做菜,更節省能源。

  • 當季在地品質好:

在產季收成的食材,其生產效率高、品質好、口感佳,可大幅降低農藥及肥料的使用量,同時減少冷藏、加工保存的機會,節省儲藏所需的能源。建議民眾優先選購我國當季在地食材,例如香蕉、鳳梨、柳橙、橘子、西瓜、木瓜等水果供應充足,可搭配不同季節做選擇。當產地距離愈遠,交通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也愈高,且長程運輸也會增加食材被添加防腐劑的風險,因此,選在地食材有助於減少對人體健康及環境的衝擊。

 

  • 多樣原態少加工:

建議選擇不同的新鮮食材,取代加工產品,均衡攝取多元營養素,且直接食用原態的6大類食物能保留更完整的營養。每餐全穀雜糧類至少應有1/3為未精製全穀雜糧,例如糙米、紫米、胚芽米等;每餐蔬菜攝取量以1.5個拳頭大小的份量為食用基準,通常蔬菜的顏色越深綠或深黃,含有的維生素A、C 及礦物質鐵、鈣也越多;每餐水果攝取量大約1個拳頭大,水果應盡量洗乾淨連果皮一起吃,可以攝取到更多的膳食纖維,也減少廢棄物產生及過多的廚餘;豆魚蛋肉類可優先選擇相對碳排放量較低的豆類,取代白肉及紅肉;每餐搭配大約1個「大拇指節」(約1茶匙)的無調味堅果種子做為開胃菜或飯後點心,如杏仁果2粒、腰果2粒或核桃仁1粒,選擇無調味堅果種子能減少添加油、鹽、糖的攝取。

另外,口渴時喝白開水最健康,並自行攜帶環保杯,減少購買瓶裝水,也別忘了每天早晚各喝一杯240毫升的原味乳品,攝取足夠的乳品可以增進鈣質攝取,保持骨質健康。

編輯/Jonne Hsiao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今天給行動幫助我們持續的工作……
“有機誌”有越來越多人認識我們、了解我們、甚至是愛上我們!正因如此,未來,有更多的想望,期許能夠更完整、更忠實地將這一篇篇、在有機世界裡各自努力的故事,傳達出去。希望有一天,美麗的花朵之後,就是甜美果實的收成。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請購買有機誌網站(樂活市購物)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您也可以通過在Facebook上  關注我們並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lohascity)來表示支持。

加入好友
歡迎加入有機誌Line@生活圈

分享:

您可能也會喜歡

Posted by 編輯部Tom | 2022-12-29
我,好嗎?
Posted by 編輯部Tom | 2022-12-19
天冷低溫 血壓變化不可輕忽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