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到底多重要

喪失生物多樣性是什麼意思呢?

有些人會說,生物多樣性降低有很大的部分是為了顧全人類的糧食安全,因此這樣的犧牲是必要的。但事實卻不是如此。自然資源對人類貢獻良多,如果我們只看重其中一項,像是糧食生產,而忽略其他的面向,造成生態系統的失衡,將對人類福祉造成更大的損害。生態系統失衡會讓資源分配更加不平衡,傷害某些人的權益而偏利某些人。尤其是那是些原本就比較弱勢的人們,容易受到技術或制度改變影響。舉例來說,雖然現在的糧食生產可以滿足全球的需求,但是大約有百分之十一的人口營養不良,百分之二十的的兒童死亡率來自於飲食相關的疾病,像是營養不良或是肥胖。

為什麼我們要在乎生物多樣性喪失?

全球各地的地方培育種與當地特有種的作物(穀物、蔬果等)和牲畜(牛、豬、雞等)正漸漸消失。農田的多樣性降低,包括基因多樣性降低,對全球的糧食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脅。許多現在農業耕作方式將無法與病蟲害、氣候變遷等威脅抗衡。除了少數的原住民和地方聚落在持續受到保護,世界上越來越少的地方培育種與當地特有動植物被種植、飼養、販售保存。

截至2016年為止,6190種被用在農業和食用的家畜中,有559種已經滅絕(超過百分之九),至少有一千種物種受到威脅。更糟糕的是,有需多野生作物及其近親對於長遠的糧食安全計劃非常重要,但我們卻疏於關注。同樣的,野生牲畜近親品種被記錄與保存的狀況每況愈下,越來越少作物品種、野生作物近親和家畜品種代表農業生態對未來氣候變遷、病蟲害越沒有抵抗力。我們能做什麼來漸緩生物多樣性地喪失呢?

為了要避免生態系統繼續遭受破壞,我們應該停止盲目地追求經濟成長。相反的,我們應該了解到如果有一天生態系統崩塌,世界經濟系統也將隨之瓦解。好消息是,對於如何阻止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已經知道解決的辦法。有許多永續農業糧食生產的選項供我們選擇,這些選項包括:

  • 有機農業
  • 生態農法(agroecological practices)
  • 水土保持
  • 混農林業(agroforestry)
  • 混牧林業(silvopastoral systems)
  • 灌溉管理
  • 小型農業
  • 增進動物福利

這些方法會帶來加成效應,像是使用永續濃法會提高土壤品質,進而提高生產力和其他生態系統利益,像是碳儲存和水源品質管控。

國際競賽找出創新解決辦法

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FOAM- Organics International)和其夥伴不斷努力於尋找能夠增加農業生產生物多樣性的辦法,將其系統化並大力推廣。IFOAM和美國非政府組織Rare共同舉辦「全球解決辦法徵件競賽」(Solution Search),推舉出值得觀摩的案例進行獎勵,表揚用創新的農耕方式保護生態多樣性。這場競賽吸引共330件創新或是有成效的案例參與,讓我們看見許多連結農業、在地聚落和環境的經營模式。有的案例運用當地快要消失的傳統技術養蜂,有的案例利用手機軟體連結郊區的農民和都市的消費者。這些模式利用有機農法、生態農法混和農法或是保育式農法,拒絕過量使用農業與化肥,以恢復自然生態環境。他們懂的如何把農業廢棄物變黃金,將原本被丟掉的材料運用在堆肥、動物飼料或是升質能源上。與傳統經濟模式不同,競賽是經驗的紀錄與知識的累積。想要瞭解更多的資訊可以到PANORAMA平台上搜尋農業與生物多樣性等相關主題。

要徹底的改變整個系統必須政治、科技和經濟等個領域的意識抬頭並採取行動,包含取消不正當的補助措施。特別是針對那些傷害生態多樣性,又不具任何公共利益的農業與漁業業者。另外,針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各項政策都必須調整,以支持生態農業的食物生產系統。幸好越來越多的國將開始將生態的因子納入其政策考量。IFOAM收集這些值得參考的案例製作成「全球政策錦囊」(Global policy toolkit),幾個值得表揚的案例在2018年「再未來生態農業政策獎」(Future Policy Award on Agroecology)典禮上獲獎。

編譯/張瀞予

本文由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FOAM Organic Without Boundaries發表,附上原文連結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今天給行動幫助我們持續的工作……
“有機誌”有越來越多人認識我們、了解我們、甚至是愛上我們!正因如此,未來,有更多的想望,期許能夠更完整、更忠實地將這一篇篇、在有機世界裡各自努力的故事,傳達出去。希望有一天,美麗的花朵之後,就是甜美果實的收成。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您也可以通過在Facebook上  關注我們並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 [email protected](@lohascity)來表示支持。

加入好友

分享: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