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政府表態他們將持續禁止種植基因改造作物,並表示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基改作物的益處。會做出此申明乃因民眾反對呼聲在不斷增長,認為政府以基改作物作為鼓吹農業增長的手段,將受到經常性乾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氣候變遷下,辛巴威乾旱的急劇程度日益擴大。就在去年,受到聖音現象影響,非洲南部地區包括辛巴威在內經歷了長而嚴重的乾旱,使得主要作物像是玉米、棉花等產量大減。可以預期今年的棉花產出將達到兩季來的新低,從2018年的142000噸掉到68000噸,甚至比2017年乾旱年的74000噸還要低。乾旱也影響玉米產量,減少了百分之五十四來到776635噸。這導致辛巴威很可能必須進口將近一百萬噸的作物以滿足需求。
支持基改作物的倡導者申稱政府應該用一個新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擁抱基改作物增加產量,以降低進口量。
「基於國家糧食安全和增加產量等理由,我想現在是接納基改作物很好的時機。」Dexter Savadye博士是國家生物技術管理局的執行長,在某一次週日商業郵報(Sunday Mail Business)的訪談中這麼表示。
「事實上,我們已經在消費許多基改作物產品,而我想現在是投入更多行動的時候。我們的鄰國像是南非、博茨瓦納等國都已經在消費這先產品,我們也要跟進不落人後。」
持相反意見的Perrance Shiri,土地、農業、水資源、氣候和農村建設部長表示,在基改作物相關議題還在持續爭辯的強況下,將持續禁止種植基改品種。
「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說服我們基改作物的利大於弊。」部長Shiri表示,他進一步說明政府主要關注的焦點將持續放在基改作物對環境的影響上。
基改支持者卻反過來指稱辛巴威和其它非洲國家政府所指出的觀點也沒有被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
今年八月底,棉花生產經營商會主席Steward Mubonderi表示,政府反對基改的觀點從來就沒有被任何研究證實。他進一步指出商會曾經向政府提出一個基改作物技術的案子,而趁著這波討論熱潮,可以給個案子再一次機會。
「支持基改的觀點必須被再討論,」 Mubonderi表示:「基改作物可以讓當地農民的產量提升,甚至多到可以出口,讓國家可以賺一點迫切需要的外幣。」
現今辛巴威消費大量進口的基改作物,讓當地的有機產業難以在市場上有競爭力。辛巴威的政策只禁止種植基改作物,並不禁止消費基改產品。
國際有機運動推廣協會積極的宣傳基改作物帶來的負面影響,並希望能保護有機種子與有機農業。這些宣傳活動受到德國Schweisfurth 基金會贊助。
The Letter from America – Voices of Experience from Ground Zero.
全球基改解放聯盟:結盟以增強影響力
Global GMO Free Coalition – Partnership to Enhance Influence.
IFOAM EU Group – Keeping GMOs out of EU Organics.
這些文宣的主要目標族群是關心基改禁止地區的農民、農會領導者、激進主義者,提供他們協助、引導和良好範例。區域差異,加上政策制定禁止基改作物的情況受到人際關係很大的影響。這些手冊是以一個宏觀的角度呈現,實際的行動必須「不怕弄髒雙手」因應各地民情而改變。因此,這些文宣儘量搜集各個角度的資訊,希望能在不同的情境和人們身上都能發揮作用。
編譯:張瀞予
原文由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FOAM發表,附上原文連結。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今天給行動幫助我們持續的工作……
“有機誌”有越來越多人認識我們、了解我們、甚至是愛上我們!正因如此,未來,有更多的想望,期許能夠更完整、更忠實地將這一篇篇、在有機世界裡各自努力的故事,傳達出去。希望有一天,美麗的花朵之後,就是甜美果實的收成。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您也可以通過在 Facebook上 關注我們並在 Twitter上關注我們 LINE@(@lohascity)來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