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法規限縮有機食品進口。
台灣去年進口價值2,760萬美元的有機食品和飲料,使其成為此地區該類別最大的市場之一。
儘管被認為具有強大的市場潛力,但是由於台灣許多嚴格的監管要求,預計未來幾年進口成長速度將逐步放緩。因此,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有機貿易協會」(Organic Trade Association)預測,在未來幾年中,其他亞太國家(如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的有機包裝食品和飲料銷售總額將都超過台灣。
開拓台灣市場的最大障礙一直都是台灣有機產品農藥殘留許可量的管理程序。「農委會」(CoA)負責決定可以在台使用的農藥種類,以及進行有機產品標示。它對傳統農產品的農藥安全用量維持嚴格的零容忍政策,但在有機農產品上卻沒有個別標示用量。
觀察家批評該程序不同於美國或歐洲聯盟等多數其他主要市場。舉例來說,美國對有機食品和飲料的默認值,自動設置為傳統產品最大農藥殘留量的5%,該標準認識到由於「環境漂變」(environmental drift),未經農藥直接處理的農作物可能會吸收微量化學物質此一事實。
「好市多」(Costco Wholesale)的法規事務經理莊人樺指出,由於這些法規限制,近年來進口有機食用油困難重重。他表示:「在過去的三年中,由於在其他國家認定為有機食用油中發現微量化學物質,像橄欖油這樣的有機食用油的進口非常有限。」這些食用油符合出口國設定的標準,但不能滿足台灣對有機食物嚴格且近乎零容忍的態度。
更複雜的是,每次進口產品都必須重新申請,讓有效期本來就很短的有機產品縮得更短。莊人樺說:「這意味著產品的銷售期極短。」他指出,這種時間限制對進口運用在其他有機產品的有機原料,尤其嚴重。
今年5月30日生效的台灣《有機農業促進法》(Organic Agriculture Promotion Act)是項新的發展,預計將對國際貿易產生廣泛影響。該法案要求有機產品出口國必須與台灣簽署一項雙邊協議,允許台灣有機產品進口到該國市場;否則該國有機農產品就必須證明產品符合台灣標準。目前台灣給予進口有機農產品的22個國家一年的寬限期改善,來符合這些新的規則。
「美國在台協會」(AIT)正積極與台灣進行有機同等性之採認。協會農業組組長彭禮(Mark Petry)指出:「我們了解台灣作為美國有機生產商重要市場的價值,並在2020年5月的最後期限前繼續與台灣當局接觸,防止不當的貿易中斷。」
作者:NIRALEE SHAHON
編譯:方秀芬
原文由台灣商業話題Taiwan Business TOPICS發表,附上原文連結。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今天給行動幫助我們持續的工作……
“有機誌”有越來越多人認識我們、了解我們、甚至是愛上我們!正因如此,未來,有更多的想望,期許能夠更完整、更忠實地將這一篇篇、在有機世界裡各自努力的故事,傳達出去。希望有一天,美麗的花朵之後,就是甜美果實的收成。我們透過紀錄故事,教育和宣傳我們的使命。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您也可以通過在 Facebook上 關注我們並在 Twitter上關注我們 LINE@(@lohascity)來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