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不該是運動的唯一目標

選擇喜歡的運動,才能持之以恆。Image by happyveganfit from Pixabay 。

身處在這個強調美感的社會,我們經常妖魔化人體脂肪,使它蒙上不白之冤。通常大家都會認為超重的人不運動,而且一定不健康。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可以胖但又健康。實際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低頻率的健身比大量的脂肪對我們的健康更有害。

對於那些考慮開始運動的人,請嘗試尋找減肥以外的動力。不管有多重,運動一定有益身體。

事實上,運動在消耗足夠多餘能量來減肥這件事上,成果相當糟糕,因為食慾的補償作用在運動後會增加。

運動會改變身體組成,即脂肪與瘦體(肌肉)組織成比例,但這個變化並不一定會直接反應在體重秤上的重大變化。

無論身體有多重,運動都是改善健康的五種方法。

1.改善心肺健康

心肺健康度是衡量一個人持續跑步距離與程度,或在呼吸不急促的情況下爬多少階梯的的指標。跑的時間越長,或者爬的樓梯越多,代表心肺健康度越好,這是無法僅靠減肥去改善。

「身體質量指數」(BMI)可能會降低運動的絕對強度,但這並不代表效果不佳。

舉例來說,您也許能夠慢跑三盞路燈的距離,但無法持續跑步一公里。看來固定慢跑的效果並沒有那麼令人印象深刻,但這還是要相對於個人的基準線而定,而且有運動總比沒有好。您不必全程跑步來改善身體健康。Image by Sebastian Šoška from Pixabay 。

體重過重者可能更喜歡「非負重運動」(non-weight bearing exercise),例如在室內游泳或騎自行車,使關節承受的壓力降低至最小化。不過,運動項目還是取決於個人的興趣。畢竟,如果您喜歡這項運動,持之以恆的機率會更高。

如果您正在想「但我討厭跑步/游泳/騎自行車/跳舞,我想舉重」,那就舉重!雖然舉重與有氧運動的效果不同,但隨著年齡增加,這些益處對於活動性、關節功能和維持肌肉質量,同樣重要。

2.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運動能降低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即使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而且無關身體脂肪量。

定期運動有助於降低血壓,改善血液輸送,並減輕炎症,即使是那些身體質量指數較高的人,效果也一樣。

3.減少「壞」脂肪

身體將大量能量儲存成難以分解的脂肪,進行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消耗能量的能力,而「簡易」的活動只會消耗葡萄糖。

但是,固定運動能增加身體使用脂肪作為燃料來源的能力,即便是休息時也會消耗更多的能量。

不過,這並非代表運動越多,脂肪減少量越多,但它確實能夠有助於脂肪的新陳代謝,而且通常能降低器官內和周圍的脂肪(「壞」內臟脂肪)。

4.心理健康益處

研究持續指出,運動者(無論體型大小和身材)的心理健康狀況通常較佳,而且有較少壓力、憂鬱和情緒問題。

這是因為血液流到大腦,增加令人心情愉悅的內啡肽釋放,幫助減輕大腦對壓力的反應。

通常最困難的部分是開始運動或前往運動地點。但是,一旦起身行動,就會開始啟動它對心理健康的益處。運動的人擁有較佳的心理健康。Image by Mircea Iancu from Pixabay 。

5.預防體重增加

雖然運動可能無法幫助減輕體重,但它是減輕體重和預防體重增加的好方法。

定期運動會持續促進身體使用儲存的燃料並重塑組織(例如肌肉),使其變得更健康、更強壯。

但是,預防復胖十分困難。體重減輕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運動量來抵消復胖的生理驅動力。

作者:伊夫琳·帕爾(Evelyn Parr)

澳大利亞天主教大學瑪麗·麥基洛普健康研究所(Mary MacKillop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 Australian Catholic University)運動代謝與營養研究員。

編譯:方秀芬

原文由The Conversation發表,附上原文連結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

加入好友

 

分享:

您可能也會喜歡

Posted by 編輯部Tom | 2022-12-29
我,好嗎?
Posted by 編輯部Tom | 2022-12-19
天冷低溫 血壓變化不可輕忽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