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地緣經濟學因應氣候變化

挪威正在幫助加彭(Gabon)對抗森林砍伐。這是地緣經濟的新面貌嗎?照片來源:NASA/JPL-Caltech

印度蘇達班(Sunderbans)的莫三尼島(Mousuni Island)擁有豐富的生態系統,同時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遺產。然而,氣候危機已經威脅到其約1,300萬居民,並使瀕臨絕種的孟加拉虎生活環境更加嚴峻。在面積四千平方英哩的群島中,有70%的土地僅高出海平面數碼。在該地區的某些區域,海洋每年以二百碼的速度前進,導致莫三島上的居民必須全數離開,使其置於氣候危機的前線。

氣候變化已經開始並奪走人類的生命,破壞人們的生計和基礎設施,動搖國民經濟並對國家預算形成壓力。「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一份新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正在改變和重新定義全球安全藍局,它對和平與安全的影響,已逐漸進入安全論述中。

產業經濟需求有助於提高生活水準和全球經濟相互依存,但它受到氣候變化威脅也同樣與日俱增。「國際可可組織」(ICCO)的數據指出,以加納和象牙海岸為例,它們分別約佔全球可可豆產量的19%和45%。兩國於2019年7月16日屈服於全球巧克力行業的壓力,取消為期一個月的可可銷售禁令,該禁令旨在推動國際買家接受新的最低定價協議。

此舉可能在短期內略微提高西非可可豆種植者的收入,但它離加納和象牙海岸的最低價格每噸2,600美元還相去甚遠,該談判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這兩個國家的失敗。這個結果對象牙海岸來說尤其痛苦。因為該國為因應全球巧克力需求,砍伐了大規模的森林。可可豆出口。照片來源:「經濟複雜性觀測站」(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創始人兼執行長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我們必須製定記分卡以追踪實現《巴黎協定》(Paris Accord)和「永續發展目標」(SDG)相關的長期優先事項績效,並重新考慮將「國內生產毛額」(GDP)作為經濟決策中的一項「關鍵績效指標」(KPI)。

我們還可以更努力地保護和恢復森林,以因應氣候變化。太多的決策者仍然誤以為經濟發展和氣候行動是不相容的。除了暴力衝突之外,地緣經濟學也出現更廣泛的競爭。這不是為了輸出普遍的意識形態所進行的冷戰或貿易緊張關係,而是像在冷戰中一樣,大國再次將經濟援助視為地緣政治影響的工具。在整個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對基礎設施、能源和技術的投資,已開始從G20相關合作的領域,轉變為巨大地緣經濟競爭的場域。

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國家以身作則。2015年,加彭和五個鄰國簽署了《中非森林倡議》(CAFI),旨在認識和保護該地區森林的價值。這些森林加起來成為世界第二大熱帶森林,儲存了一百億噸的碳並保存了六千萬人的生計。剛果盆地的面積可能僅為亞馬遜的三分之一,但它儲存的碳量是亞馬遜的60%,每年固碳量也相應更高。

CAFI當前正努力透過做出更遠大的承諾,改善現有協議之間的協調性,並引入新的合作夥伴和捐助者來鞏固以往的成功。舉例來說,在CAFI的協助下,挪威與加彭最近達成1.5億美元的協議,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根據這項為期10年的協議,挪威將支付加彭每認證公噸10美元的底價,減少因森林砍伐和劣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並提升天然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威爾斯(Wales)同樣在烏干達(Uganda)種植了一千萬棵樹。

「先進經濟體」(advanced economies)提供額外的技術和財政援助來幫助發展中國家因應日益嚴重的氣候危機,是完全正確的。惡化的氣候變化將對全球政治產生影響,帶來新的脆弱性以及機會。新興國家由於權力狀況不斷變化,再加上極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太平洋回復力計劃」(Pacific Resilience Project)與「綠色氣候基金」(GCF)合作,成為低碳能源系統變成抗旱農業等全球眾多倡議的一個例子。各國有機會避免全球暖化帶來的最危險後果,但需要某種形式的財政援助。今年,GCF獲得的103億美元資金已經用完,需要富裕國家接續補充。與此同時,各國目前正在討論對低收入國家的新承諾,他們並承諾在2025年前做出決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表示,到2035年,單單在能源系統每年就必須投資2.4萬億美元,才能將升溫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1.5°C之內。這個金額約佔世界經濟的2.5%。

未來的氣候變化情境。照片來源:WWF

我們正處在關鍵時刻,氣候危機和氣候不安全將引發下一個大規模的移民危機和內亂。我們已經看到2019年發生的一系列不穩定情況,因各種社會經濟問題而加劇。人類從過去的趨勢中學習到,例如持續數代乾旱如何壓倒敘利亞內戰,或者在燃料補貼基礎上建立的社會契約,如何導致基本公共服務的供應出現問題以及在智利、黎巴嫩和厄瓜多爾過去發生的抗議活動。我們必須重組全球經濟的相互依存關係,並對公共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綠色清潔投資進行長遠考慮,才能確保社會經濟穩定。

作者:Abhinav Chugh「世界經濟論壇」戰略情報內容與夥伴關係專家阿比納夫·丘格

編譯:方秀芬

資料來源: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而非「世界經濟論壇」觀點。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

加入好友

分享: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