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名字,也許就是一個符碼,寓意著此生探尋的主題,也寓意著解開後與原本伏藏的智慧再次相遇。
若真是如此,既是「會慢(慧嫚)」又是「不會慢(胡慧嫚)」的我,註定在自身以及(與我相遇的)他者的生命裡,一起開展、共振、陪伴著,從「兩極對立」的拉扯、矛盾與痛苦的誤解偏失,摸索啟程,逐步走向「兩極整合」的自在、寧靜、完整的圓滿實相。
這本書,想和你分享的就是這樣的一段心旅程。
和我的上一本書《溫柔是我,剛強也是我》一樣,這不是一本心理專業書籍,但文字裡伏流著的是包括我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薩提爾成長模式、完形、榮格、敘事治療學派……所帶給我的滋養,以及與我生命的共振與共鳴。
這也不是一本文學意義上的小說創作,而是繼續藉由小說的形式以及蘇青這個角色,揉入心理治療中包括對話、空椅法、直觀性繪畫與自由書寫…..等多樣靈活的方式,陪伴女主角易晴展開一場從探索「內在兩極」的衝突開始,進而勇敢深探內心「暗影」的內在深層歷程。
在完成書稿進入出版編輯階段的這段時間裡,當我有機會和不同的他人互動對話,我開始發現,或許我在這本書中所觸及的「兩極」主題,既有明說的,也有暗隱的。
明說的,是小說中透過女主角易晴的受困與探尋,漸次浮現的「自我.他人」、「親密.疏離」、「溫和.幹練」、「暗影.光亮」、「死亡.誕生」──這些我們許多人在生命中同樣面對的對立兩難。
暗隱的,則是我如何看待人、看待生命、看待價值與意義的觀點。它影響的既是一個作者講述故事的出發點,也是一個作者定位鏡頭的擇選點。
這世界鼓勵也歌頌往外建構──往外追尋意義與價值,於是往個人內在走,意味著微小;這個世界也習慣獵奇──驚異與稀少才值得注目,於是平凡人的傷,往往被看輕忽略。但就如同這句話「為什麼我們總在他人的故事裡痛哭流涕,卻在自己的故事裡轉身離去?」所帶出的反思一樣,也許看似軟弱的,才是真正的勇敢;看似微小的,才是真正的壯闊。
而我相信的是,傷,不需要被分級;痛苦,不需要被評比。我相信的是,真正的平等,是你相信無論落在光譜(貧富、智愚、美醜、幸與不幸…..)的哪一個點,每個人都有幸福也有痛苦,都有力量也有傷害。
我相信的是,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溫柔注視與陪伴。
這些年來,在包括我自己或者一次次陪伴他人(往內在自我出發探索)的心旅行裡,我深深的感受到,我們在原生家庭裡最被困住、最感到痛苦的,往往不是傷,而是混雜了「愛」與「傷」的「兩難」。
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在成年之後,為自己指認出那些傷。然後開始明白,愛與傷,不是對立的兩極;開始學習──既收下愛,同時也為自己療傷。然後我們才可能真實的走向榮格英雄之旅的「魔術師」階段──既為自己創造,也為他人創造──「向內建構」與「向外建構」,同時完成,無二無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西方的心理學與東方的古老大智慧,相遇連結。
這本書是講一段微小同時壯闊的內在旅程。就如同我一向偏愛長鏡頭敘事的電影,一切在專注與緩慢中推進。因為生命值得我們溫柔貼近深層注視,因為返身為自己走一趟心旅行,是勇敢,是珍貴,是力量,是我們為自己的真實加冕。
作者:胡慧嫚
曾任《ELLE》雜誌(台北版)總編輯、《心理月刊》(Psychologies,中國版)主編,生涯前期近20年雜誌傳媒工作,訪談超過1000位傑出成功人物,淬煉出深刻觀察及訪談探索的功力,對都會人的生活、情感與心靈渴望有著深入的觀察。
曾獲2003年亞洲出版協會(SOPA)卓越報導寫作獎。11年來,投身專業心理諮商領域(Satir合格心理諮詢師、台北實踐大學家庭諮商研究所碩士、中國二級心理諮詢師)。在跨越時尚與心理兩個領域之後,深信「心」時尚將是下一波的「新」時尚,進一步以Happy talk創辦人身分,提出非心理諮商的「Happy talk─心靈spa幸福對話」主張。以平和溫柔的方式貼近現代人,引領人們與內在自我溫柔靠近,探索內心未曾開啟的寶藏,悅納內在飽滿豐盛的「心」力量,為自己整合並創造生命更高層次的「心/新」幸福。
全新統整傳媒與心理兩大生涯的專業經驗,創辦「Happy Talk」。擅長以一顆溫柔細膩的心傾聽,以一雙涵容接納的眼引領陪伴,以溫暖正向的語言與方式,將心理學巧妙揉納進都會大眾的生活各面向。
著有《溫柔是我,剛強也是我:來自薩提爾的生命啟發》(方智出版)、《找回聲音的美人魚》(心靈工坊)。
資料來源:心靈工坊提供
圖:by the jojomamma654 in Pixabay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