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飲食、碳足跡和營養不僅僅是改變菜單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宜居未來中心」(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a Livable Future)的最新研究指出,沒有任何一種飲食能減少「溫室氣體」(GHG)的排放,政策制定者應支持符合國家營養要求、文化和貿易的飲食。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基夫·納赫曼(Keeve Nachman)博士在新聞稿中表示:「我們的研究顯示,沒有任何一體適之的飲食方法能夠因應氣候和營養危機。態度決定一切,每個國家的糧食生產政策都必須反映這一點。」

這項《國家飲食轉變以緩解氣候和水危機》(Country-specific dietary shifts to mitigate climate and water crises)研究分析了140個國家中低碳足跡飲食的轉變如何影響排放和淡水使用。研究作者表示,這些結果可以引導政策制定者提供足夠、營養豐富,符合國家喜好的氣候友善食品。

研究人員警告,如果所有國家都遵循高收入國家的典型飲食,即高熱量、高肉類和奶製品,那麼飲食引發的溫室氣體排放和水足跡將分別飆升135%和47%。最新的報導指出,中國等快速工業化的國家正急速轉變為西方飲食。

該研究指出,在所有研究的140個國家中,若改為平均每足跡最低的素食主義,每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減少多達70%。舉例來說,在美國,即使素食者為了獲得所有營養而提高攝取量,但他們造成的排放量也僅佔動物飲食者的16%。作者表示,但是所有國家完全轉向單一飲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這是權衡問題。單單對環境的影響不能成為飲食指導。每個國家必須考慮到居民的營養需求、取得途徑和文化偏好的整體情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宜居未來研究中心」(Center for a Livable Future)主任馬丁·布洛姆(Martin Bloem)博士表示。

研究人員再次證實,牛、羊和山羊肉佔肉類生產排放量極大部分,牛肉的碳排放量比豆類高出316倍。但並非所有牛排是碳足跡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牛肉對排放的貢獻可能會有所不同。舉例而說,巴拉圭人砍伐森林為牲畜騰出空間,因此來自巴拉圭的一磅牛肉,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是丹麥牛肉的17倍。

但研究指出,整體來說,每天吃一次肉可能比改為奶蛋素更好。最近的一份報告指稱,乳製品業加上肉類正超越石油公司,成為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者。在接受調查的國家中,91%選擇素食為主加上少量肉類的飲食,比奶蛋素者的碳密集度降低了一半。

研究指出,來自小魚、軟體動物和昆蟲的動物蛋白,在各國對環境的影響幾乎與純素食飲食一樣低。幾乎一半的國家中,所謂的低食物鏈飲食也可以滿足成年人的維生素B12需求,減少營養補充劑的需求。

布洛姆博士表示:「好消息是,這項研究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因為它現在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種發展理想全國策略的工具,包括制定有助實現多個目標的飲食指南。」

作者:亞歷珊卓·波佩斯庫(Alexandra Popescu

新聞記者亞歷珊卓擁有結合環境科學、公共政策和歐洲研究的背景。近年來,她為拉丁美洲和歐洲國際組織以及遍及大洲的媒體報導糧食安全、氣候變化以及農業供應鏈對環境的影響。在過去的十年中,她一直為羅馬尼亞的《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撰寫和編輯,目前致力「全球地景論壇」(Global Landscapes Forum)的協調交流,該論壇是一個建立永續地景的多對話平台。她同時擁有「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環境變化與管理碩士學位。亞歷珊卓在倫敦和墨西哥廚房的工作經驗,吸引她探索從田間到餐桌的食物變化以及人們與飲食的關係。如果她不在工作、壓馬路,就是計劃旅行、烹飪和遊覽咖啡店。更多作品請參考www.alecspopescu.com

編譯:方秀芬

原文由 FoodTank發表,附上原文連結。※中文翻譯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原文為主。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

加入好友

分享: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