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不景氣時代的經營

了解消費者 以因應不景氣

去年延燒到今年度的熱門議題,當屬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引發的不景氣。對於「頭洗落去」的零售業而言,與其終日惶惶揣測景氣何時反彈,不如坦誠面對現實狀況──了解→因應→改變→創造。了解不景氣帶來的消費者習慣轉變,思索因應的方式,調整產品和銷售內容,創造不景氣中的生存之道。

各行各業經濟活動趨緩,消費者心理上感受到的不景氣比實質不景氣來得深刻,進而使得消費行為改變。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零售業者,必須了解消費者此時的心態,以為因應。

餐飲業是這波不景氣的「黃鸚」,最早感受到上門的消費者減少了。以往一位難求的熱門餐廳,現在不需要預約就有位置;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變多,各大車商卻叫苦連天;上電影院的人少了些,DVD出租店開心迎接春天。除此之外,還有那些明顯的變化呢?

一、超市、大賣場來客數增加

經濟不景氣造成的不安全感,促使更多消費者減少外食,改為自行購買食材回家料理。再加上工作量的實質減少,人們的空餘時間變多了,以往無暇逛賣場的人,現在反而因為不知如何打發時間,而往賣場或超市走動。所以這一波不景氣,使得賣場來客數增加,平均在賣場花費的時間也變長了。

消費者逛賣場的意願加強,賣場正好藉此機會提升員工服務水平,加強店面管理和氣氛營造,創造一個有別於大型百貨公司,並建立屬於自己的個性化定位,讓消費者擁有親切消費的愉快經驗。

二、建立自有品牌好時機

自有品牌平均可以為顧客節省30%的花費。不景氣的時候,消費者對價格的忠誠度要高於品牌忠誠度,只要守住品質標準,現在正是建立自有品牌的最佳時機。

三、促銷和折扣商品受到關愛

購買力下降,使得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增加,也更在意促銷或折扣商品。經濟蓬勃熱錢滾滾的時候,消費者願意多花點錢,換取便利或是高附加價值;不景氣的時候,消費者的反應正好相反,他們會希望降低附加價值,而換取更實際的的價錢回饋。曾經他們只要求方便就好,不在乎多花幾塊錢,現在他們少了收入多了時間,因此覺得,多走幾步路,自己動動手,還可以省下一筆花費。

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增加,商店要能適時推出折扣價格和促銷活動,讓消費者實質感受到商店共體時艱的誠意。四、安心平價的食材走紅

外食人口首先會由餐廳轉移到外賣熟食,接著,再從外買熟食,轉移到自行購買食材,因此平價又令人安心的中價位食材,將是不景氣時代的明星。當消費者花心思挑選食材回家料理之際,更會在意品質,也因此安全、有機的食物在這一波不景氣風暴中,沒有受到影響。一旦消費者體驗買食材回家料理的好處,並養成了習慣,就會發現其實自行煮食並非難事。省下來的錢,還可以買到更安心、吃了更健康的食物。

五、有意學習烹飪的人口增加

自己買食材回家料理確實比較省錢,也因此想要多了解食物的消費者明顯變多了。去年我出版了一本《只買好東西》的食材書,至今已超過半年,但是讀者和媒體的迴響熱力不減,到現在仍有許多讀者跟我分享自己回家烹飪的成果。

食品工業發展超過四十年,罐頭食物、熟食、輕食、速食儼然成為主流。從早餐到消夜,花錢買吃是正常的事,在家吃飯的功能淪陷,造就外食商機的蓬勃發展。這陣子的不景氣,外食人口逐漸向回家自行料理的板塊移動是一個事實。超市賣場不妨趁這波回家料理的風潮,推出安全有機的組合食材,和簡易的料理教學,體貼顧客動手做、省荷包的心意。

六、團購、合作社型態的消費行為增加

不景氣的時候,能夠省錢的購物方式是王道。利用團體購物的力量來降低花費,可以取得更新鮮、更直接的產品,也符合消費者的期待。網路社團無遠弗屆,互不認識的消費者可以互通有無,組成虛擬採購團。國外行之多年的COOP社區合作社購物型態,也是商家可以主動推廣的方式。

經營之道必須先了解消費者心理和現在的消費模式,想在消費者之前,滿足消費者需求,才能在不景氣的環境中,創造新商機。

資料來源:有機誌.APR,2009_No.29

撰文: 朱慧芳

攝影: 陳彥豪 場地提供: 板橋農會活力超市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

加入好友

分享: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