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會透過食物傳染嗎?冠狀病毒專家為您逐項檢驗

編者註:以下是常見的冠狀病毒和COVID-19傳言,我們請公共衛生和傳染病專家藉助實證檢驗研究為讀者一一剖析。

群體免疫是個好策略嗎?

群體免疫不是澳大利亞控制疫情方法之一。社交媒體上有許多人呼籲政府對此疫情做出更快速的回應,包括「封國」。但澳大利亞目前還不到必須宣布停課的特殊情況。

有些人聲稱澳大利亞政府計劃採取「群體免疫」來控制疫情。但事實並非如此。

不關閉學校的決定是基於中國的數據。該數據示指出,沒有跡象顯示兒童和年輕人在傳染「鏈」中發揮了作用。此外,如果關閉學校,而在職父母缺乏類似的安排,可能變成祖父母必須照顧孩子。但他們是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免受病毒感染的族群。再者,此舉可能也會對衛生人力產生重大的影響,因為他們其中許多人都有學齡兒童。

免疫力發展是長期因應COVID-19(流行病中心稱為冠狀病毒)的一個重要問題。畢竟,許多人感染該病毒即可獲得免疫力,有助於控制傳染。但這不是澳大利亞政府因應策略之一,英國政府也已經澄清這不是其應對政策。

臨床經驗顯示,輕症患者在症狀發作後約七至十天可能會產生免疫力。他們的免疫力是透過監測能抵抗病毒的免疫細胞所衡量。隨著這些細胞的出現,鼻腔採檢棒上不再發現該病毒,這表示免疫力也可以降低病毒傳染性。

喝大量的水,用溫水、鹽或醋漱口可以殺死病毒嗎?熱檸檬水或其他家庭療法療效又如何呢?

這都是迷思。當許多人詢問有什麼「增強免疫系統」的措施時,絕對不乏江湖郎中和騙子樂於回答這個問題。

無論是添加檸檬和蜂蜜的熱飲、維生素補充劑、含大蒜和薑的食物、蘋果醋、鹽水漱口水等等,都不會對免疫反應產生任何影響,更不會殺死病毒。

但是,如果這些方法(除了在鼻子裡滴入醋,現在不是正確的時機。)可以讓您感到更平靜和健康,也不會有任何負面影響。

其他迷思還包括該病毒在超過攝氏27ºC(華氏80.6ºF)的環境中無法生存。但一聽就知道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因為病毒在體溫37.5ºC時仍會起作用。

有些人聲稱喝多種飲料能「沖走」該病毒,但是該病毒是在細胞內部起作用。不過熱檸檬水有助於補充水分,因此對身體無害。鹽水漱口無法殺死病毒。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降壓藥會使病情惡化嗎?

這也是個迷思。除非得到醫生的建議,否則任何人都不應該停止服藥。

最近也有傳言,一種叫做ACE2蛋白質的降血壓藥可能會使感染過程惡化,因為COVID-19會和該蛋白質相結合。

「歐洲心臟病專家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ists)對此傳言發表了措辭強烈的聲明,稱沒有證據支持這些擔憂,且如果病患停止服用降血壓藥,可能會造成嚴重傷害。

「布洛芬」(ibuprofen)類的非類固醇消炎藥適合嗎?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WHO)已敦促懷疑自己患有COVID-19者服用普拿疼,避開布洛芬藥物。

布洛芬等「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也會附著在ACE2蛋白質上。有些法國醫生指出,許多入住加護病房的患者都曾經服用這類藥物。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患者是否罹患其他疾病,導致他們加護病房收治風險更高,還是非類固醇消炎藥是導致住院的唯一危險因素。

病毒可以在物體表面存活九天?

儘管目前已著手研究COVID-19,但尚無相關數據。

回顧與SARS和MERS等冠狀病毒類似病毒的研究發現,病毒顆粒可以在物體表面上存活一段時間,最高可能長達9天。不過,存活天數取決於許多因素,例如材質的類型、溫度和濕度,以及聚集的病毒量。

酒精類產品可有效去除物體表面的病毒。用酒精擦拭、洗手並避免觸摸臉部,仍然是預防感染的最好方法!擦拭物體表面是預防感染的好方法。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洗手乳是否不如肥皂和水有效?

Twitter上流傳著一個有趣的科學事實,指出肥皂在破壞圍繞病毒顆粒的脂質層方面,效果優於酒精。實際上,肥皂和酒精都可以分解病毒顆粒,只是方式不同。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實際上,肥皂和酒精都可以分解病毒顆粒,只是方式不同。洗手同樣有效,因為它會洗掉手上的病毒顆粒。

無論使用酒精還是肥皂都不是重點,經常徹底洗手才是防疫關鍵。

COVID-19只會攻擊病患和老人嗎?

不。根據中國和義大利的經驗,專家們對老年人和嚴重疾病患者為重症患者和其高死亡率的觀點,提出質疑。老年人罹患重症的風險最高,但也不代表年輕人沒有風險。

無論如何,老年族群是我們社區中非常珍貴且重要的成員,沒有人認為他們是應該被犠牲。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有可能已受到感染,可以遵循預防建議和自我隔離來保護他們。年輕人也有感染風險。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冠狀病毒可以通過食物傳染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是否有人在您的食物上咳嗽或與您共用餐具。

冠狀病毒的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當某人不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他的唾液和黏液可能會到達一至二公尺範圍內的患者身上。當這些液體進入嘴巴、鼻子或眼睛時,就會發生傳染。這就是為什麼保持雙手清潔和避免觸摸臉部如此重要的原因。

如果靠近冠狀病毒患者,再加上他們在您的食物上咳嗽,您可能就會被感染。與冠狀病毒患者共用餐具或眼鏡,可能會導致感染。然而,您不太可能因為搶不到「沃爾沃斯超市」(Woolies)的衛生紙轉而拿籃子裡的酪梨時而感染任何疾病。

作者:

特倫特·雅伍德(Trent Yarwood):「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傳染病醫師和「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高級講師

班·哈里斯-羅哈斯(Ben Harris-Roxas):「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副教授

丹尼爾·里德斯(Daniel Reeders):「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管理與全球治理學院(RegNet)博士候選人

凱瑟琳·斯諾(Kathryn Snow):「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流行病學家

編譯 :方秀芬

原文由The Conversation Media發表,附上原文連結。※中文翻譯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原文為主。

※醫療保健內容僅為參考之用,無法取代實際的醫療行為,如有任何疑問請洽詢相關科別之醫師,或有疾病應立即就醫。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

加入好友

分享:

您可能也會喜歡

Posted by 編輯部Tom | 2022-12-29
我,好嗎?
Posted by 編輯部Tom | 2022-12-19
天冷低溫 血壓變化不可輕忽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