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能否使中國更強大?

冠狀病毒已變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嗎?答案取決於您詢問的對象,「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稱為全球緊急情況,並表示我們必須為全球大流行做好準備。大流行是一種出現在多個國家或大洲的流行病(病例數突然增加)。現在,COVID-19遍及多個國家/地區的每個大陸(南極洲除外)。「史丹佛大學健康傳播計劃」(Stanford University Health Communication Initiative)主任西瑪·亞斯明(Seema Yasmin)博士表示:「到目前為止,WHO尚未將其稱為大流行病,儘管包括我在內的許多流行病學家都認為已達到大流行的程度。」這不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全球性的問題,韓國、日本、伊朗、義大利、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英國、瑞士、荷蘭和加拿大居民相繼死亡,情況並不樂觀。

令人高興的是,自2月初以來,中國的新病例數持續穩定減少,代表證明中國是有可能控制疫情,而且中國正迅速成為最安全的地方。不幸的是,中國以外的新病例數量正在迅速增加。歐洲的案件數量每四天翻倍成長,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適當的控制,僅歐洲一個月的病例數量就可能超過二百倍,而2-3個月內可能達到一百萬例。如果保守估計死亡率為2-3%,可能在幾個月內造成歐洲二萬人死亡。在義大利北部,10%的醫務人員已被感染。義大利被認為是歐洲爆發疫情的主要來源,現在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緊追在後(確切地說,相距6天或7天)。美國、英國、荷蘭、瑞士和加拿大緊隨其後(4至5天),其增長曲線相同,代表所有這些國家在10至12天之內將步上義大利的後塵。每週增加數量不斷地攀升,感染數量幾乎增加了四倍。雖然疫情控制並不容易,但是有可能。恐慌沒有用,迅速採取行動才是解決之道。

根據WHO的說法:「中國發現疫情、分離病毒、基因組定序的速度,並與WHO和全世界共享行為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中國對透明度和對其他國家支持的承諾亦是如此。在許多方面,中國實際上是控制疫情的新標準,這並不誇張。」的確,中國在因應這次疫情的努力是史無前例的。從不到十天的時間裡建造二家醫院、封鎖整個城市,再到協調全國的公共行動。不幸的是,WHO承受極大的壓力,無法稱讚中國所做的努力,但該組織仍然堅定地回答:「我知道,當我們讚賞中國的所作所為時,WHO會面臨很大壓力,但我們不能因為壓力而說謊。我們應該說實話,那就是事實。」

但是,不僅是中國政府採取行動,從加入醫療隊伍的志願者到捐款支持災後重建的科技巨頭,整個中國都齊心地對抗這種病毒。在危機時期,維持一個良好運轉的社會至關重要。一份針對疫情爆發後中國一百多家公司業務的最新調查結果令人鼓舞:「多數執長重新思考商業模式並做出積極的調整。超過20%的創始人試圖從困境中尋找新的想法和突破點。」他們說「我們看到新的方向」和「短期挫折,中期積極」。中國最受歡迎的零食品牌「三隻松鼠」創始人張遼源表示:「儘管我們不願面對這種情況,但危機是有建設性的,是一個考驗。企業對社會的最大責任是能夠在任何困難的情況下穩定地經營。」

除了告訴人們簡單的預防方法,如洗手、停止觸摸臉並戴上口罩外,其他國家還可以從中國遏制該病毒、阻止該病毒成為全球性大流行的努力中學到什麼?

1 – 滿天的無人機

目前,中國的無人機透過擴音器共享訊息、噴灑消毒劑、運送包裹並測量居民的體溫。體溫測量是透過紅外熱成像技術進行,不僅比人類量體溫更加準確,還能提高效率並加快社區人員的疏散過程。與此同時,這項措施也減少了社區工作人員與居民之間的緊密接觸,降低了繼發感染的風險。

DJI推出一千萬元人民幣的基金用來打擊冠狀病毒,資助無人機消毒和操作規程。中國第一個農業無人機技術公司XAG則設立五千萬人民幣基金用於無人機進行偏遠地區的消毒。

按照現在的慣例,2月6日上午9點,一架無人駕駛的飛機飛往新昌縣(Xinchang)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功完成整個飛行運輸過程,代表該國完成第一個抗疫「城市航空運輸通道」。當天,一架無人機從武漢(Wuhan)京東物流站出發,避開車輛和行人,成功地將醫療物資運送到武漢九號醫院。很快地,浙江省新昌市人民醫院率先使用無人機運送樣本進行檢查,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將無人機運用在全國醫療。這些無人機在整個飛行過程中,不須人工操作,自動在兩個無人值守的站點之間運送多達四公斤的物資。無人運送大大降低了快遞員和使用者受到交叉感染的風險。

為了加強疫情爆發期間的消毒工作,越來越多的城鎮開始使用農業植保機來進行消毒操作。無人機噴灑消毒劑的使用彌補了流行病防治中設備和人力的不足。在山東省菏澤市胡集鎮(Huji, Heze),村民在不到一個下午的時間內,僅使用兩台植保機即完成村莊約480,000平方公尺的消毒和噴灑工作。

其他國家能否購買大量無人機並仿效中國運用?

2 – 機器人上陣

北京、浙江、廣東、湖北和湖南的醫院均開始使用零接觸交付服務機器人。醫務人員將物品放在機器人身上,機器人走到病人的門,病人聽到機器人的聲音並收下物品。然後,機器人會自動返回到護理站進行消毒,繼續其他的交付工作。在某些醫院,普通機器人可以為二十個病房提供非接觸式交付服務。

2月12日,第一台Luckin無人咖啡機「ruiji」在武漢Liu72醫院投入使用,第一杯Luckin無人咖啡問世。不需人和人接觸,而且免費。Luckin正式宣布,「ruibuy」無人咖啡機將相繼進入武漢協和醫院、同濟醫院、漢南區中醫院,繼續向醫務人員提供免費咖啡,直到疫情完全結束。Luckin的競爭對手HeyTea現在使用機器人將食物從取餐櫃中取出,實現了「無接觸取出食物」。

2月10日,在山東省淄博市,一家物流公司對裝有近一噸新鮮蔬菜的無人駕駛送貨車進行首次試車。該無人駕駛汽車在指定位置自動停止和卸載後,會自動返回出發點,連續完成四次蔬菜交付工作。此無人運載工具的續航里程為150公里,每天可以運載10噸以上的蔬菜。在疫情爆發期間,無人駕駛汽車每30分鐘完成24次送貨,大大減輕了前線送貨人員的負擔。零接觸交付、無人駕駛貨運、「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和其他形式的自動駕駛業務已經討論了很長時間,現在終於引起中國公眾的關注。

其他國家是否準備好如此運用機器人?

3 – 引進生物技術

一家醫療公司(999)宣布推出具有增強免疫力成分的新「醫療」麵條食品線,應該有助於預防冠狀病毒。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和寶駿)和iPhone製造商(富士康和長盈精工)生產口罩的速度比口罩製造商還要快。這次疫情爆發增加政府對生物醫學和醫療服務行業,特別是醫療技術領域的資本投資。今年股市開盤四天後,最大的漲幅是製藥、醫療器械服務、生物製品和化學藥品,漲幅均超過10%。

新型肺炎爆發期間,網路諮詢從無名小卒躍升成為一種新規範。根據「阿里健康」的數據,即使在1月底之前,網路免費診所的訪問者總數也超過280萬,醫生人數超過了一千名。「丁香醫生」、「好大夫線上」、「好好夫」、「平安好醫生」和「微醫」等網路醫療服務平台推出冠狀病毒症狀網路診斷服務,以避免假陽性者就診。中國最大的醫療專業人員團體「社區丁香園」每小時更新一次疫情新聞。

「阿里巴巴」(Alibaba)未來研究院所「達摩學院」現在可以通過電腦斷層掃描儀,使用AI分析檢測出冠狀病毒感染,準確性高達96%。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使用超過五千例確診冠狀病毒病例的數據對AI模型進行訓練,該系統可以識別出感染COVID-19的患者和普通病毒性肺炎患者之間電腦斷層掃描儀掃描的差異,準確度達到96%。這個新的演算法將減輕醫院的壓力,因為在20秒內即可完成識別過程,比醫生必須花費5到15分鐘的時間還要短。

其他國家能多快實施這些技術呢?

4 – 讓孩子待在家裡

廣東、江蘇和河南等20多個省份加入「家庭學習」計劃,超過一萬所中小學和五百萬學生透過即時串流媒體上課。此舉在全球是前所未有,世界其他地區都可以效仿。

2月7日,中國教育部公布線上教學指示,幫助學生居家安全上課,並免費提供來自二十多個網路平台的24,000個線上課程。在春季學期中,清華大學3,923門課程和北京大學4,437門課程將透過「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課程」(MOOC)、錄製課程、即時串流媒體課程和視訊會議傳授。許多線上教育服務公司提供K12學生免費的線上課程。這些公司包括「騰訊課堂」(Tencent Classroom)、「釘釘」(DingTalk)、「作葉幫」(Zuoyebang)、「猿輔導」(Yuanfudao)和VIPkid。提供免費服務對學校有幫助,但是這些公司當然也能從其平台上增加的下載量和活動中受益。

疫情爆發加速增加使用者的線上教育意識,滲透率和「轉化率」(conversion rate)在很短的時間內不斷地提高。而在疫情平息之前,購置成本將在短時間內降低。從長遠來看,它將加速「虛實融合」(OMO),並提高整個教育培訓產業的數位化、「疊代速度」(iteration speed)和運營效率。無論教學現場本身是在線上,還是教學服務運營流程透過線上進行,虛實融合是必然的趨勢。

其他國家為居家學生提供了哪些裝備?

6 – 大人也要待在家裡

將健康和安全置於經濟之上,冠狀病毒觸發了全球最大的「遠端工作」(remote work)實驗。「阿里巴巴」執行長張勇在最近一次「財報電話」(Earnings call)上向投資者報告:「這場危機對社會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此舉也使人們「有機會嘗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

隨著農曆新年的臨近,「阿里巴巴」的一款應用程式「釘釘」突然躍升40個名次,成為中國下載量最大的免費iOS應用程式,並且在過去幾週內位居冠軍。2月3日,「釘釘」使用者包括一千萬家公司員工。用戶可以使用團隊聊天群組、查看組織結構圖並進行視訊會議。企業還可以透過該應用程式自動追踪員工的加班時間。

大眾對「騰訊」工作工具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包括「企業微信」(WeChat Work)和視訊會議應用程式「騰訊會議」(Tencent Meeting),它們是中國下載量最大的免費iOS應用程式前五名。「企業微信」使用企業超過250萬家,涵蓋六千萬個企業員工。當2月10日許多公司和學校開始復工時,該應用程式創造十倍的增加幅度。「騰訊」表示:「我們感到鼓舞的是,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刻我們開發了可以幫助數百萬人的產品,讓中國各地的人們『繼續生活』。」

相較於Slack等國外同類企業,中國應用程式已躍升為「中國速度」(China Speed),滿足中國員工的獨特需求。「釘釘」在其視訊會議功能中引入「美化過濾鏡」功能,提供那些居家工作但不想化妝的人使用。TikTok和Douyin所有者ByteDance開發的企業訊息傳遞應用程式Feishu提供文件共享和文檔編輯功能。該公司也推出一個針對冠狀病毒的「健康管理」平台,以便員工可以記錄其位置和每日體溫。超過Bytedance五萬名員工目前均使用Feishu。隨著流行病的流行,就連Slack和Zoom等工作場所協作工具也表現良好。

其他國家的公司如何認真因應這個威脅並讓員工在家工作?

5 – 盡量減少人際交往

在武漢新醫院落成之際,一天之內一家無人超市也開張了。該超市全天24小時營業,第一天就服務了二百多名顧客。自助結帳沒有收據,最大程度地減少人與人的接觸。據悉,2017年馬雲推出「無人超市」,虧損約四十億元。在此次疫情爆發期間,「美團點評」(Meituan)、「餓了麼」(Ele me)和肯德基等公司也陸續推出「無接觸交付」服務。

儘管中國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比其他任何地方都發達,但仍有部份消費者偏好實體商店採購。舉例來說,在疫情爆發之前,人們習慣在市場購買新鮮食品,但現在網路購買已成為常態。中國石化加油站推出線上購物,商家會把雜貨直接放在汽車的後車箱中,因此駕駛員無需離開駕駛座,甚至不必開窗。

其他國家/地區的企業如何發揮創造力並找到零接觸的新銷售方式?

7 – 運用高科技平台

700家高科技公司在1月1日至2月7日之間陸續加入提供防護性醫療設備之列。「騰訊」捐贈1.5億元人民幣、「阿里巴巴」捐贈1.1億元人民幣、「百度」(Baidu)捐贈三億元人民幣。「百度」App、「快手」(Kuaishou)、「今日頭條」(Toutiao)、「抖音」(Douyin / Tiktok)和「微信」都在其平台推出一個新冠狀病毒新聞的專門新頻道。「淘寶」(Taobao)已經發布禁止其電子商務平台上醫療設備(例如N95口罩)價格上漲的政策。

由於隔離政策,例如「傳說對決」(Honor of Kings,「騰訊」所有)的遊戲世界,遠比從客廳走到臥室的室內旅行更有趣。中國使用者,尤其是年輕人因為無法外出,因此願意花錢在遊戲上。他們通常會在線上看電影、唱KTV、吃年夜飯,或者進入手機遊戲世界。

舉個例子,今年春節期間,手機遊戲《傳說對決》的每日使用者超過一億,達到1.09億,比去年同期增加58.9%。「中信證券」(Citic Securities)表示,第一季主要手遊公司的成長率至少上調10%。傳說對決在除夕夜的收入約為二十億元人民幣。它上一次的記錄是在2019年創下單日13億元人民幣的收入。根據顧問公司QuestMobile的數據,由於疫情爆發,2月12日遊戲行業的每日使用者和平均每日使用者上網時間記錄均創歷史新高。視訊和遊戲下載量成長38%,使用者在平常工作日增加了30%,每人花費時間上升17.8%。因此,「騰訊」等公司不向個人募款,而是透過讓國人在家娛樂賺了很多錢,再將這些收入捐獻給防疫之用。

他國的科技公司如何支持人們因應這場危機?

8 – 強市城市對抗病毒

在過去幾周中,中國以「中國速度」建設因應中心(醫院),並動員資源,控制住疫情震央中心。從上述的無人機、機器人、電子商務和生物技術的例子中,您可以看到智慧城市是一個具備整合式技術社會功能的實體平台,而冠狀病毒的爆發顯示出高度整合和控制的好處。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政府在不到十天的時間內打造兩家醫院,成千上萬的人即時觀看直播,敦促政府對自己的承諾負責。中國擁有的智慧城市數量,比世界其他地區總和還要多。根據到2020年結束的五年計劃,中國政府預計在這些城市的公共和私人投資將達到五千億元人民幣(740億美元)。我們尚未看到21世紀高度整合性的智慧城市如何運作,但在疫情爆發期間我們看到它的開端,而世界其他地區也可以從中國最近幾週在智慧城市中所採取的措施中受益。

「微信」和「百度」地圖整合了中國一百個城市和三千多家診所的訊息。現在,患者可以在手機上找到能治療發燒和冠狀病毒的指定醫院。

透過大數據和「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的應用,智慧城市可以進一步整成其他技術。城市可以配備預警機制,防止小問題的發展,並在疾病蔓延之前妥善處置。我們已經看到,肺炎爆發期間運用的科技成為中國智慧城市不可分割的新常態。在該城市中,實時追踪和分析所有事件以進行優化,其他國家也可以應用其中的一些知識 。

世界各地的城市可以從中國正在建置、以減緩這個流行病傳播速度的系統中學到什麼?

向中國學習為時不晚

WHO助理總幹事布魯斯·艾沃德(Bruce Aylward),即電影《危機總動員》(Outbreak)中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的真實版本,他曾對抗巴西的「茲卡」(Zika)、西非的「伊波拉」(Ebola)病毒、中非的「黃熱病」(Yellow Fever)以及現在的中國冠狀病毒表示:「我們從中國學到的是,也是最近幾天我一直與伊朗和義大利分享的訊息是,控制這種威脅永遠不會太晚。您可以放慢病毒散播的速度,並採取任何措施來降低感染傳播強度,最終減少病例數,並挽救人類和生命。這是我一直在中國聽到的最重要訊息,也就是拯救生命、拯救生命、拯救生命,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挽救生命。我認為我們要向中國學習。當我第一次從中國回來時,引起許多人的興趣。他們都說:『我不認為我們能做中國的程度。』但是隨著現在疫情的嚴峻,很多人打電話問我,『中國是怎麼做到的,我們能做什麼?』這是一次非常具建設性的對話。」

我們正在構建一個將所有人類和機器連接到全球矩陣的行星系統。當我們30年後回顧這段時間時,會說那是我們生活時代的曙光。全世界可以相互支持,如果世界各地都願意傾聽並尋求支持,中國可以提供很多協助。如果世界能夠集體採取我們現在知道行之有效的行動,就可以遏制這種病毒。恐慌是沒有用的,迅速採取行動才有所助益。感謝中國消除該病毒所提供的靈感和技術。

本文係以之前發表的文章《Could the Coronavirus make China Stronger than Ever? Here are 10 trends that indicate it will!》(暫譯:冠狀病毒能否使中國更強大?10個趨勢肯定了這個問題!)為基礎。在撰寫本文時該篇文章已在LinkedIn超過三千個讚和超過十萬次瀏覽人次,分享七百次,並透過網際網路通過Facebook傳送到WhatsApp,再到多個微信帳號重新刊登,被翻譯成中文和法文。本文的基本思想是,儘管今年年初中國經濟無疑將受到重創,某些行業受到的打擊會比另一些行業嚴重,但中國擁有預防全球經濟嚴重衰退的最強大宏觀經濟機制。疫情只是中國的長期發展雷達上的一小步,實際上它將加速中國邁向2050年成為全面已發展國家的道路-中國2.0。

作者:ionn Wright – 仁飞扬

編譯:方秀芬

原文由Fionn Wright – 仁飞扬發表,附上原文連結。※中文翻譯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原文為主。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

加入好友

分享: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