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醋,新加坡研究人員建議,醋可能是對抗與日俱增第二型糖尿病病例的關鍵功能性成分。這份發表在《分子營養與食品研究》(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的學術文獻回顧整理了人為干預的試驗數據發現,「吃醋對控制葡萄糖耐受性正常者的血糖,比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或葡萄糖耐受性不良患者來得有效。」
「亞洲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促使人們重新關注飲食控制葡萄糖的可能性。 因此,找出亞洲飲食中的新功能性食品已成為重要的研究領域。」新加坡臨床營養研究中心(Clinical Nutrition Research Centre)的研究人員指出。
吃醋能如刺激游離脂肪酸接受器與單磷酸腺苷蛋白質激酶(AMPK)功能,進而導致循環中游離脂肪酸的減少並潛在地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等其他許多機制,支持了吃醋可以改善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論點。此外,它還能增加血液流向外周組織並增加飽足感,進而降低食物的攝取量。
研究人員也清楚地表示,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證明醋有助於糖尿病患。他們說,研究數據顯示,健康受試者在正常飲食中添加食用醋能改善餐後血糖(PPG)和餐後胰島素血症(PPI)。若是額外添加醋,飯後的胰島素似乎也會較低。但相較之下,吃醋對於降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PPG和PPI效果似乎仍十分有限。研究人員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和葡萄糖耐受性受損患者的反應似乎相當微弱。至於長期吃醋是否能有效長時間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由於證據模棱兩可,因此仍有待商榷。」鑑於亞洲人廣泛使用醋,研究人員認為,「它似乎是一個控制非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未來功能性食品。」
文:Gary Scattergood
編譯:方秀芬
圖片來源:该图片由David Keller在Pixabay上发布
※醫療保健內容僅為參考之用,無法取代實際的醫療行為,如有任何疑問請洽詢相關科別之醫師,或有疾病應立即就醫。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