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此時此刻已經很不錯的你

環顧四周,可以發現現在是個「分享愛好與日常生活」相當流行的時代,因為就連名字、長相都不知道的某個人,我們卻可以知道他今天穿了什麼衣服、在哪裡和誰做了什麼事情,各種照片與影片以非常即時且親密的方式昭告天下。一方面我們好奇,在吃飯、看書、運動、散步等日常生活中上傳許多耀眼照片的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但是另一方面,有時候也會覺得某些人不只是單純分享喜好,更像是帶有競爭意味地向眾人宣示「我更幸福、我更自由」的企圖。

在社群網站(SNS)掌控人們的生活以前,我們也是一直過著與他人比較且競爭的生活;如果在競爭中輸了,就是失敗者,連享受自由與幸福的資格也被剝奪。可以從最近流行的詞彙 「insider」、「超級insider」、「魯蛇」、「邊緣人」等窺見一斑,我認為這些也反應出了相對剝奪感及被扭曲的優越感。

為什麼我們總是抬頭向上看,覺得必須往更高的目標前進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呢?即使現在已經做得很好了,為什麼還是持續不停地鞭策自己、擔心會被競爭對手超越而終日惶惶不安呢?為什麼對他人日常的一切,總是欣然爽快地按「讚」,卻吝於去真正理解並認同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雖然我們很常用「踢被子」這種有趣的方式自嘲,但是這句話的含義也標示出很多人會對自己的言行感到後悔與自責。

事實上,透過與他人比較來判斷自己的優劣,是多數人正常的心理作用;認為自己有所不足的自卑感,也會成為驅使我們努力邁向更好人生的原動力。真正的問題在於將生活的焦點放在「與他人比較」之上,如此一來,人生的重點就不再是為了與自己好好相處而努力。「不管跟誰比,我都是最醜的」、「不管跟誰比,我永遠都不夠好」、「不管跟誰比,我都是最懦弱的」,變成用這些話來羞辱、責備、冷漠無情地對待自己,那麼即使這是自己的人生,「我」的存在卻會漸漸消失不見。

當我們說人生目標是「自由與幸福」時,最重要的就是「與自己好好相處」,更進一步地說,就是要「認同自己是握有人生的選擇權且為此負責的珍貴存在,並且對自己的生活能夠全盤地接受,即使是未經我同意的命運」。當搭乘飛機發生意外、必須使用氧氣面罩的時候,不也是家長先戴好,接著再幫孩子們戴上不是嗎?正是這樣的道理,只有我率先認同自己,別人才會信任我;如果能夠信任自己與他人,就會發現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生活在這艱辛困苦的世界上,就可以徹底察覺到不再需要為了隱藏自己的不足,而出現過分誇大或是躲避的防禦行為。

本書《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要談的即是「接受自我,從現在的人生之中尋找意義」,也就是談論為什麼「接納自我」對我們來說是必要的。事實上,「接納自我」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心理學最重要的概念與指標,他認為每個人所面臨的環境與狀況都不一樣,就算在看似相同的環境下,也會因為個人主觀的感受而有所不同;我們應該要認同並且接受這些差異,這就是「共感」,這世界上沒有對他人無法感同身受的人。阿德勒心理學整體論述的主軸與最重要的訊息,就是「只有接納自我,才能在痛苦與疲憊不堪的瞬間還能鼓起勇氣繼續向前走,使自己能夠朝著目標中的人生前進而不會迷失方向。」簡單來說,在現代如此過分強調「社交」的複雜社會中,「接納自我」依然可以說是人們必要的「心靈指針」。

即便經歷了數十載時移世易的歲月流逝,阿德勒心理學依然能夠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原因在於這個學說的基礎是建立在「對人類的普遍理解」之上。我曾經藉由心理諮商遇見許多不同的人,每當我聽著他們敘說著自己的故事時,都會再次理解阿德勒提出的「對人類的理解」具備了多麽強烈的洞察力,總是忍不住感嘆怎麼能夠如此正確且精準地洞察到無限強大、同時卻也極度脆弱的心理。

當我在進行諮商與治癒工作時,最重要的就是讓個案能夠接受「原來我現在過著的生活,是我自己所選擇的人生啊」的想法。為此,就必須去發掘跟著過往記憶一起內化的失敗信念與否定情緒,並且進行瓦解的作業。在這個過程中,藉由滿足且接受自己的原本面貌與現狀,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本書的許多案例雖然經過了些許加工重新編寫,但大部分都是我實際諮商或是講課時所遇到的個案,以他們的實際故事為基礎所改寫的,我在一旁觀察到許多人如何透過「接納自我」、透過瓦解且擁抱過去的負面記憶,治癒了內心並帶來巨大的變化。對此,我想向那些分享自己的故事,並且朝我伸出手的人們,再次深深地道謝。

回顧過往,除了上述這些,需要感謝的事情還很多,特別是能夠認識阿德勒心理學並且學習鑽研,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起因於營運企業教育公司時,因為新規畫的需求而開始學習的阿德勒心理學,讓我在這個過程中,藉由接受過去而對自己更加理解,甚至引發實際的行為變化;也許正因如此,當公司業務與研究、學習同時並進時,雖然非常辛苦,我卻沒有中途放棄。即使身體開始出現了異常的信號,甚至椎間盤突出到必須動手術的程度,我依然前往了包括美國在內、許多海外地區的阿德勒專門教育機構,進修「阿德勒心理諮商專家」,最終得到了世界個體心理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的認可,取得了專家資格證照,也營運著通過世界個體心理學會認證的韓國阿德勒心理學會。

我在學習阿德勒心理學的時候受到了許多幫助,特別是通過「早期記憶」的分析工作,理解形成當前行動原型的各種因素這個環節。我一邊回溯著關於母親試圖自殺的早期記憶,一邊同時面對「我自己」,因而也理解了自己為什麼會為了證明「自己與他人不同」,如此拚死拚活地努力學習與工作。當我理解現在的人生終究是我自己所選擇的那一刻,我哭了出來,那時,我緊緊擁抱「我自己」,對自己說:「辛苦了,從現在開始不需要再與這世界爭鬥了。就算是現在的你,也已經是很不錯的人了。」而且我也開始相信,如果承認並接受自己的話,這個世界也會提供舒適的空間。

最近到處都可以聽到大家提到「自尊感」一詞,說明了對現在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自尊感高的人,並不是指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成功完成所有事情,而是指在既定的現實中,盡自己全力並且享受這個過程、滿足於自己實現成就的人。接納自我使自尊感提高,與其他人無關,就能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小幸福,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會逃避,而是擁有面對與處理的力量,因此就算看到其他人在SNS上傳旅遊照片,也不會覺得自己很淒慘寒酸。

本書介紹的案例中,或許在閱讀的同時你會覺得「這不就是我的故事嗎?」了解他人也如此辛苦生活的共鳴很重要,但更理想的是,可以從中湧現接受自己現況的勇氣,踏實地面對一直以來迴避且忽略的「我」。如果追求的是不屬於自己的面貌,就會疏遠現在的「我」,這麼一來,即使內在那個又醜又小的「我」正在痛苦地哭泣著,也只能毫不理睬任由內在的「我」繼續哭泣。

從現在開始,我不要再為這世界上的標準感到痛苦了,因為比起任何人,我是那個最認同且接納自己的人。

資料來源:大好書屋

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

19個克服自我價值感低落的處方箋,用阿德勒心理學擺脫「比較級」人生

作者簡介 

朴豫眞

畢業於高麗大學與美國寶林格林州立大學,取得經營學碩士,之後在誠信女子大學取得經營學博士學位;並於加拿大多倫多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研究機構(Alfred Adler Institute)取得阿德勒心理諮商的資格證照。為傳統阿德勒學派的韓國代表,於2008年設立韓國阿德勒,開始推廣阿德勒心理學與相關教育;2012年獲得世界個體心理學會認證,設立並營運韓國阿德勒心理學會,同時也培育阿德勒心理諮商與治療專家。現為韓國加圖立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外聘教授。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

加入好友

刊頭图片由Luisella Planeta LeoniPixabay上发布

分享:

您可能也會喜歡

Posted by 編輯部Tom | 2022-12-29
我,好嗎?
Posted by 編輯部Tom | 2022-12-19
天冷低溫 血壓變化不可輕忽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