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1990年的隨緣陶藝, 地處車水馬龍的中壢鬧區, 在瀰漫著茶香的氛圍中有著如陶般的質樸與堅毅,宜興紫砂壺及雲南普洱茶是其特點; 1994年從中國陶都宜興與各名家合作推廣紫砂壺,同步從香港引進普洱茶,因著良好的品質與服務態度, 逐漸做出口碑,進一步擴展茶的領域,走進雲南各山寨,親自生產監製普洱茶,外銷至東南亞國家,又接了走遍了閩北(武夷岩茶)、閩南(安溪鐵觀音),找尋中國等十大名茶,從此奠下了隨緣茶業穩定的根基。」
2019年邱董事長在桃園龍潭建立〈隨緣茶人文藝術園區〉,擴大經營成十級茶產業,從田間管理、製茶、包裝、行銷、文創、教學、觀光、健康養生、心靈饗宴,到茶禪一味,體現出茶產業的多元與創意,業界鮮有出其右者。
邱董事長表示: 兩岸三地茶文化交流日趨頻繁,〈隨緣茶人文藝術園區〉與國際機場近在咫尺, 可成為兩岸茶文化交流的第一站,與緊鄰即將開幕的〈台灣客家茶文化館〉,對形成實體茶產業的基地與聚落,絕對有其必要與發展性。
邱董事長說: 〈隨緣茶人文藝術園區〉佔地千坪,種植以有機認證的台茶12號與18號為主, 此外也成立產銷班,配合多樣及多量的茶菁,目前在龍潭地區主要產製東方美人、番庄烏龍與紅茶及有機白茶。
邱董說: 這30年來頻繁往來對岸,經營宜興紫砂壺及雲南普洱茶,多年下來自己也收藏並品飲了不少普洱老茶,包括號級、印級與早期的七子餅茶等。邱董愉悅的如數家珍說著自己還收藏了1950年代的千兩茶、六堡及茯磚茶。更開心的是還擁有宜興何道洪、周桂珍、高振宇等名家的紫砂壺作品,可說彌足珍貴。
邱董對茶品的要求與堅持,同樣表現在他從2000年開始深入雲南各大茶山,自創品牌的〈雙龍號〉,22年來從未間斷,即便近三年疫情攪局,他也排除萬難持續推出年度茶品,令人感佩。其實早在2005年我首次採訪,邱董就曾以當年的〈雙龍號〉普洱茶分享,十多年後的今天,邱董再度取出了相同年份的茶品沖泡,拆開茶票紙後但見茶面條索勻整油亮,歷經17年悠悠歲月依然散發陽光飽滿的山頭氣,緊結肥嫩的條索在純銀茶則上凜然透出褐綠泛黑的油光,開湯後亮黃通透,入口後說不出的溫潤、黏稠與甘醇,花果香尤其明顯,難得的是強勁的茶氣與回甘持久,堪稱是可以藏諸名山的普洱青餅。
邱董說: 第一餅〈雙龍號〉是自己前往西雙版納易武,找到張毅老鄉長所做的400公克圓茶,當時並無包裝,直至2002年才正式推出自家品牌〈雲南雙龍號〉,初期多採純料,2008年才開始轉做拼配,各山頭先粗製成毛茶,再運往勐海拼配壓制,每年大約10~20公噸,全部為手工蒸壓、石磨壓製。而近年白茶當道,也開始引進千年野生白茶,甚至千里迢迢從雲南運回一批石磨,在台灣壓製白茶餅,或幫同業代工,例如2020年就幫行政院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緊壓了一批「台茶24號」的紀念餅,深受矚目。
近年「大益」新茶在市場風起雲湧,儼然一股旋風,但邱董卻鮮少進場,他說勐海茶廠改制前後的茶品都有引進,但多以中老茶為主。他說「賺錢要有運,管道很多,只要好好做茶,自然會得到該有的回饋」。針對有意投入普洱茶收藏或經營的朋友,邱董說「喜歡做茶都好,沒有快慢」,而且要「認真學習,了解茶的真諦與本質」。
因此邱董說: 他唯一專注地就是把茶做好、並且建立良好的倉儲把茶珍藏好,因此在台灣特別建立一座倉儲來保存好茶。目前以「自然倉」為主,濕度不超過70%,他也表示「不同階段要有不同倉儲」,防蟲害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此除了店內訂製金屬大茶罐展示烏龍茶、武夷岩茶等,倉儲也轉型為「科技倉」,包括控溫、控濕、防蟲等設備引進,分三個階段來存茶,不同年份、階段存放不同的茶品等, 相信在如此專業的存放下,茶品的轉化值得期待.
茶, 可以是隨手一杯如此的熟悉, 也可以是天價茶餅如此的深澳, 感謝邱董事長一席精彩的分享, 我們得以認識茶就是生活, 可以是飲品, 是事業, 也可以是投資, 期待有緣人在〈隨緣茶人文藝術園區〉一同分享交流, 讓茶有更多的風貌, 繼續喝茶五千年.
資料來源:隨緣茶人文藝術園區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