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微光—小鎮醫師的故事

愛心平台

上週讀完《聯合報》有關台中「為愛心配對,待用平台啟動」與宜蘭「跟著Q地圖走,待用餐不斷炊」的報導,昨天又看到「串起待用愛心,家扶願當整合平台」,深感台灣不乏愛心人士,卻苦無適當平台奉獻。在此願分享我的診所充當愛心平台的經驗。

診所掛號區旁,我每天放置十二包五公斤重的白米,註明「愛心米」,遇到「福保」(低收入戶無力繳健保費,由政府買單)或殘障患者,看完診後,我習慣低聲問:「送您一包米,好嗎?」多數弱勢患者會感恩點頭並欣然接受, 有些則會微笑說:「謝謝,我還好,請轉送給更需要的人!」令我打從心裡佩服。

許多病人或家屬也常會掏錢捐款,要我替他們買些分送弱勢,累積到一定數目後,我即央求里長依據低收戶名冊直接送達

其實每個人都可成為待用愛心平台。有個好友曾問:「你可知『謝謝』兩字值多少?」他接著說:「十元。」「為什麼?」「我去市場,見一位流浪漢翻尋廚餘桶找東西吃,我當下將買菜錢一百元給他,吩咐買便當吃,沒料到他高興地緊握我的手,屈身連說了十個『謝謝』,如此算來,一個『謝謝』不是十元嗎?太划算也太值得了!」好友隨時用心觀察周遭有否需要幫助之人,我稱讚他為人間菩薩,他說:「這只是另類的點光明燈。」

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祈盼每個人隨時準備成為助人的「待用之人」與「愛心平台」,讓善循環,生命更美好,寶島幸福指數自然提升。

樂於當個動物送行者

社會上有些人喜歡買動物放生,無意中造成不少放生動物因適應不良而死亡, 或導致生態浩劫。我則反其道而行,樂於幫助往生動物送行,祝牠們一路好走。

我習慣每天清晨打完網球之後,拿起長夾,沿著公園小徑將周遭垃圾清理乾淨,當作是一種緩和運動。

偶爾會遇到動物屍體,有些在烈陽下曝晒成乾屍,有些則在陰暗的角落,被千百隻蛆蠶食。

起初,我消極地以眼不見為淨的方式迴避。但幾天後,牠會被野狗啃食, 變得更髒亂,老遠就會聞到一股刺鼻的臭味,公園内休閒的人們,個個掩鼻而過,怨聲不斷。

見此情景,我靜下心來,以同理心想像自己是那隻死去的動物……佛教提倡眾生平等,我們何其有幸身為人類,一旦往生,有親朋好友為我們追思並料理後事,而這些動物何嘗願意以這種方式向世間告別?

想通後,我即隨手拿把鏟子,選一棵綠樹,在根部挖個洞,就近為往生小動物環保「樹葬」。完成之後,我雙手合十,默念佛教的「阿彌陀佛」和基督教的「天主保佑」,祝牠早日脫離苦海,一路好走。结束動物送行者的工作, 心中對生死之事剎那間變得明朗清晰,也砥礪自己有生之年,多行星雲大師所提倡「三好」與「四給」,才不虛此生。

做了十餘年的動物送行者,除了常見貓、狗、鳥之外,還有蝴蝶、青蛙與烏龜。

說也奇怪,充當動物送行者之後,常夢見與我有緣的動物在極樂世界和我打招呼。

簡單的送行儀式,換來公園的整潔、空氣的清新,最重要的是,自己把它當作日常修行的一部分,培養慈悲心,持之以恆,心靈也隨之平靜充實。

資料來源:佛光文化

書名:《角落微光—小鎮醫師的故事》

作  者:莊聰吉

莊聰吉醫師安住小鎮行醫三十餘年,為人治療眼疾,視病如親,熱心公益。

眼科因無立即性的生命危險,一般急診室內少有眼科醫師駐診,而莊醫師提供急診服務,不管深夜或例假日,隨傳隨到,適時消解患者眼患之苦。平日看診,自掏腰包幫忙鎮內弱勢、低收入戶家庭負擔診療費用,並發放愛心米幫助需要者,也參與偏遠地區義診;缷下白袍,隨地撿拾垃圾,及扮演動物的送行者,維護社區環境,是人人敬愛的「撿垃圾醫師」;免費傳授網球、英文、課業等等。

作者以數十年開業行醫及各地義診的點滴、醫病之間的種種溫馨小故事,隨心而起、意盡而止的真情書寫,字裡行間處處透露著對生命、對大地的真誠關懷與熱愛。即使角落微光,時時溫煦照亮人間!

出版日:2022/08

出版者: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佛光文化悅讀網:http://www.fgs.com.tw
圖片來源: Pixabay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

加入好友

分享:

您可能也會喜歡

Posted by 編輯部Tom | 2023-07-11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