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抵抗人造合成食物: 錯誤的決策將危害我們和地球的健康 (系列三)

當我們審視合成食物時,顯而易見的這些工業化農牧產品成分。特別是慣行農業種植的豌豆、馬鈴薯、大豆、椰子和藜麥。這些碳水化合物仰賴重加工、單一種植、農化、基因改造、去森林化,如此去提供給全球供應鏈。
然而公司卻堅持聲稱他們植物肉將節約更多用水、種植面積和較少的溫室碳排放。更諷刺的,它們宣稱動物權益。藉由這樣的「漂綠」刻意迴避面對工業化生產造成的環保毒害。
此外,實驗室生產需要大量的生化媒介,這使用了大量的塑料化設備。聚焦在肉類的消費上,舉例來說,生產設備消耗了百萬級的塑料,並提高了能源的消耗,這部分依然是過度仰賴全球工業化農業模式以及供應鏈。

最重要的為了培養出這些生化催化劑,需要生產和製造出大量的營養素供細胞生長。例如利用大豆萃取出胺基酸供細胞營養,這讓原本已經被單一種植的大豆議題更加惡化。

黑暗且諷刺地,供給細胞成長的營養素很多是直接從工業畜牧業動物身上萃取,更甚至屠宰並從懷孕母牛中取出臍帶血。幹細胞的複製也來由於乳牛胎盤。要是沒有犧牲這麼多的母牛,怎麼可能大量生產出植物肉?故此,您會同意說植物肉考量動物權益嗎?或是對於生態有益處?如果說植物肉的生產靠的是過去工業化牛牧的基礎,事實顯示並非如此。

複製肉和細胞養殖的肉類消耗的碳排放比我們聽到的還多。最近的研究顯示,實驗室肉類所消耗的石油量並非永續,並且可能遠遠多過於動物如豬和雞鴨本身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合成肉所需大量的能源分為好幾個階段:例如從生物催化劑操作開始、溫度控制、通風設備和其重疊的過程。從這樣的觀點來說,不存在說植物肉較為生態永續。以此觀點延展,植物肉並非走向一個零排放的未來,特別是如果我們想要讓植物肉取代原本的肉類消耗。

植物肉更健康嗎?錯!如果它是過度加工
當今我們已經了解過度加工的食物喪失了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對人體健康有害,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出合成食物也不例外。為了要製造出仿真的食物口感,必須要使用從經濟作物如大豆、豌豆、馬鈴薯中,以化學方式萃取出蛋白質,並且還要調味,加入食品添加劑。為了要提高口感,更可怕的是,會加入基因改造的人造成分。因此這些過度加工的食物均為高鹽、高脂、和調味劑,產生的熱量大約和垃圾速食差不多。
此外、過度加工食品採用精緻化的食材,表示了它其實已經失去傳統原有肉類食物的營養,例如鋅、鐵和維他命B12,合成肉並需要另外單獨添加這些營養成分,而人類卻無法完全很好地吸收,也可能和其他營養互斥產生不好的效果。所以,我們的健康較少可以從中獲得益處,總結來說,這並非是環境友善的飲食方式。

新配方和添加物也引起一些爭議,例如impossible Burger 為了想要仿造肉類的血腥感,實驗室製造出一種粉紅色的分子,那是來自大豆萃取出來的「豆血紅素」或是工程酵母中粹出的色素。

綜觀以上專利配方也引發很大的爭議。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表示:美國食藥監FDA在2019年通過食物添加劑之前,並未完成長期的實驗證明,僅僅是短期的老鼠實驗之後,也發現了幾種潛在的副作用,例如體重增加、血糖改變等等,都可能造成慢性疾病或是腎臟疾病,也可能引發貧血。即便是缺乏添加劑安全無虞的證據,含基因工程改造的植物肉卻可以在全美國的超市出現,證明了缺乏對於新產品和新科技的實驗和規範。

高致毒物草甘磷曾經在Impossible Burger植物肉中被發現到,超標到足以產生對於健康多樣的負面影響。合成食品並不會提到這些有害的添加劑,它們像是一個毒面具,為了創造出更好的口感,隱身在合成食品添加劑之中。

高獲利的專利配方
合成食物被大企業所用,象徵了另一種新的致富系統。企業資本大舉投資為了壟斷全球資源。顯示了大企業對於新科技流程追求的野心,合成生物科技、基因改造配方,例如大豆血紅蛋白、蛋白口感甚至專利配方、將基因工程的食材作為原料。Navdanya International有篇文章說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和全球帝國,文中說到:植物肉公司Impossible Food 已經掌握有27種專利,且仍在處理其他的100種添加劑,將來會用在肉類、雞肉和魚類。

專利配方的邏輯是,合成食物運動將動物和生態視為拋棄物,可以被更高效的科技或實驗產品所替代。危險的想法是將動物視為實驗室複製的產物,因此完全的忽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以及未來會把人類和自然以及食物鏈分離。

編譯:林珮芸

圖片來源: Pixabay

支持〝有機誌〞請由此購物:【樂活市LohasCity購物商城】商品,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因為,想傳遞的故事實在太多;好還要更好,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敢停下腳步的堅持。

贊助廣告:如果您通過此廣告頁面上的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可能會賺取少量佣金。用消費行動來支持我們永續經營。

加入好友

分享: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