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開始,海洋環境中的塑膠廢棄物數量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全世界都無法倖免。 該如何跨國、跨區域合作減少塑膠垃圾的產出,有賴地球公民的覺醒、教育大眾了解塑料對人體與自然環境、包括生物的危害,以及如何從自身做起,減塑救自己生存的地球。 初估每年大約有480-1200萬噸的地面塑膠垃圾,最後會流到海洋,這些塑膠類廢棄物不只對水生動、植物系統有直接且負面的影響,也對人類的社會甚至經濟造成影響,例如海運、...
50年代開始,海洋環境中的塑膠廢棄物數量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全世界都無法倖免。 該如何跨國、跨區域合作減少塑膠垃圾的產出,有賴地球公民的覺醒、教育大眾了解塑料對人體與自然環境、包括生物的危害,以及如何從自身做起,減塑救自己生存的地球。 初估每年大約有480-1200萬噸的地面塑膠垃圾,最後會流到海洋,這些塑膠類廢棄物不只對水生動、植物系統有直接且負面的影響,也對人類的社會甚至經濟造成影響,例如海運、...
(圖取自Creative Commons CC0) 千禧世代,有機的大買家 美國25%的千禧世代已成為父母。在未來的10 - 15年中,80%的千禧世代也將踏入這個人生階段,而這個人口發展對有機市場可能帶來變革性的改變。有機貿易協會(Organic Trade Association)所公佈一份新的美國家庭對有機態度擴大調查顯示,千禧世代是有機食品的大買家,他們變成家長的身份只會加深這個強大世代對...
有機農業耕種,可以不使用「有機種子」嗎? 不堅持使用「有機種子」的農作,還可以稱之為有機的?儘管美國有機貿易協會(OTA)亦承認一些例外狀況,但是仍舊需積極推動有機種子的使用,才能貫徹有機理念的始終。(圖取自cc0) 有機種子的使用率沉滯 美國有機貿易協會(OTA)強烈主張,有機種子在蓬勃發展的有機農場系統成功中,發揮了基礎性作用,因此多年來持續支持目前的發展、以及使用有機種子和苗木。然而,該組織...
一項新的突破性研究證明,有機農場土壤儲存的碳量不僅比傳統農業土壤多,而且時間更長。這項由「東北大學國家土壤計劃」(The National Soil Project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與「有機中心」(Organic Center)合作執行的重要研究提供了一個極具意義的新證據,即有機農業實踐能建立健康的土壤,並且成為因應全球暖化對策的一部分。這些新的數據已發表在1...
根據斯特林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農藥可能會導致雄蜂失去嗡嗡聲。他們發現當使用與農業同劑量的農藥時,會干擾蜜蜂採集花粉時產生的振動方式,減少了採集的花粉數量。該研究發現,接觸殺蟲劑的蜜蜂比未暴露採集的花粉量減少了50%。領導此研究的Penelope Whitehorn博士說,研究結果首次證實了蜜蜂暴露於野外新菸鹼類化合物所產生的蜂鳴數量變化。我們還發現,接觸殺蟲劑的蜜蜂花粉採集量也較少。副教授Va...
FiBL研究指出,相較於傳統農耕,有機耕作土壤微生物含有量平均高出59%,活性高達84%。該研究的重要發現包括有機土壤中的微生物代謝顯著更加活躍,因此堆肥等有機物能更快地轉化為植物可利用的養分;在溫暖乾燥的氣候條件下,有機農業能促進微生物的活性;有機肥料、多樣的作物輪作和在作物輪作中包含豆科植物,能提高微生物豐富度和活性;有機農業對土壤的pH和土壤碳有正面的影響,反過來有益微生物的生存。但矛盾的是...
澳大利亞能否跟上日益增長的有機需求? 澳大利亞(澳洲)消費者的健康和福祉意識與日俱增,這個發展對有機產業來說無亦是「一片榮景」。 該國的有機食品出口表現良好,產業的主要擔憂在於生產跟不上需求。 澳大利亞消費者對有機種植產品的渴望,與日俱增。每三個澳洲家庭中,就有兩個過去一年中曾購買有機產品。這個消費習慣推動國內消費市場,預計2018年的營業額將達到20億澳元。倘若你本身屬於Y世代或者已有小孩,那麼...
有效的溝通,是有機產業克服挑戰的關鍵 有機生產系統的成功和克服挑戰─例如農夫轉作有機生作物與種植面積擴大等的能力,都仰賴利益相關群組- 研究者、農夫、政策制定者、監管者以及教育者之間連結與溝通。 近日來的有機消費需求量確實有所增長,有機產業仍持續面對著各種限制發展的挑戰。其中最具壓迫性的障礙,有來自農藝方面的,如土壤健康、雜草與害蟲治理;也有農業經濟方面的挑戰,例如產量限制、種植失敗以及供應鏈短缺...
然而,全面轉型需要釋放其潛力,以協助餵養更年輕、更擁擠的地球。 圖取自flickr 投資與政策配合 農村成為經濟機會。 2017年10月9日,在羅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今日發布的新報告中指出,在發展中國家,數以百萬計準備在未來幾十年內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不必再為了擺脫貧困而逃離農村。同年,糧食及農業組織出版的《糧食與農業狀況》表示,事實上,農村地區與食品生產及其相關部門皆有著密切關係,並對...
現代農業才是污染的主因 環境污染是一個重大問題。儘管多數人將目光放在污染行業,例如汞和交通污染排放的微粒等毒素,其實現代食品生產才是造成環境破壞的主要原因。現代化學主導的耕作方法無法提供生命的永續性,反而: 剝奪土壤的營養物質 破壞重要的土壤微生物 造成荒漠化和全球氣候變化 在農田上使用有毒農藥、除草劑和化肥,最後流入地下水、河流、湖泊和海洋。 例如,以農為生的明尼蘇達州許多地區目前正面臨了飲用水...